1989年11月12日,93岁的桥梁专家茅以升病逝,他有七个子女,却只有小女儿茅玉麟为他送终。 1896年1月9日,在江苏丹徒一个书香门第中,茅以升出生了。他的祖父茅谦是镇江市的名士,不仅创办过《南洋官报》,还是一位杰出的水利专家。 为了给茅以升更好的成长环境,茅家举家搬迁到了南京。在这里,年幼的茅以升展现出惊人的天赋,他的记忆力尤为出众。 七岁时,茅以升进入南京第一家新式小学——思益学堂学习。在那个年代,能接受新式教育的机会十分难得。 1906年的端午节,一场意外改变了茅以升的人生轨迹。那天南京城举办龙舟比赛,一座挤满观众的桥梁突然坍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这场惨剧深深刺痛了年仅十岁的茅以升。从那时起,他开始关注桥梁建设,经常独自一人在南京城内观察各种桥梁的结构。 为了掌握更多桥梁知识,茅以升开始收集各类建筑书籍,将重要内容抄录在笔记本中。这些看似枯燥的知识,为他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凭借出色的学习成绩,茅以升考入了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在校期间,他表现优异,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获得了公费留学美国的机会。 1916年,二十岁的茅以升远渡重洋,进入康乃尔大学深造。仅用一年时间,他就取得了硕士学位,为母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争取到了康乃尔大学的免试录取资格。 随后,茅以升转入卡耐基理工学院继续深造。两年后,他成为该校第一位工科博士,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 1919年,学成归国的茅以升婉拒了美国的挽留,回到母校任教。此后的十年间,他在多所大学担任教授和校长,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桥梁建设人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茅以升主持设计建造的钱塘江大桥成为日军进攻的重要目标。为了阻止日军前进,他主动请缨,亲自指挥炸毁了这座凝聚他心血的大桥。 1916年,即将赴美留学的茅以升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通过两家长辈的牵线搭桥,他与戴家的女儿戴传蕙相识。 这场包办婚姻出人意料地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婚后不久,戴传蕙便生下了长子茅于越,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新婚的喜悦很快就被分离的苦涩取代。为了完成学业,茅以升不得不只身前往美国,将年轻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儿子留在了国内。 在茅以升远赴重洋的三年里,戴传蕙独自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她不仅要照顾年幼的儿子,还要操持两个大家族的事务。 1919年,茅以升学成归国后,这个家庭迎来了短暂的团圆。随后的十年间,他们又生下了多个子女,家庭看似其乐融融。 但茅以升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无法长期陪伴在家人身边。他走南闯北,在各地任教,为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奔波。 戴传蕙始终默默支持着丈夫的事业,承担起抚养子女的重任。战争年代的颠沛流离和长期分居的压力,让这位贤妻良母过早衰老。 1946年,一个意外的相遇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衡。在一次社交活动中,50岁的茅以升结识了21岁的权桂云,这位来自苏州的年轻女子。 两人暗中交往并生下女儿茅玉麟。茅以升为了维持这段隐秘的关系,定期资助权桂云母女的生活。 1950年,这个秘密最终还是被揭开。戴传蕙得知丈夫在外有了新欢和私生女,但她选择了宽容对待。 尽管戴传蕙表现出了极大的理解,但这个打击还是让她的身心遭受重创。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需要长期休养。 茅以升的子女们对父亲的背叛行为反应强烈。特别是长子茅于越,从此与父亲形同陌路,拒绝任何形式的往来。 1967年,戴传蕙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人世。她的离去,让这个家庭的裂痕进一步加深。 茅以升在妻子去世后,做出了一个改变家庭命运的决定。他将权桂云和茅玉麟接到家中同住。 茅以升的家庭陷入了一个无法调和的困境。六个子女虽然偶尔会在节假日回来看望,但都对权桂云和茅玉麟保持冷漠态度。 权桂云离世后,年事已高的茅以升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他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记忆力逐渐衰退,但始终记得对第一任妻子戴传蕙的称呼"蕙君"。 这位在中国桥梁史上留下重要一笔的工程师,晚年的生活却异常孤寂。他的六个子女仍然保持着疏离的态度,只有小女儿茅玉麟陪伴在侧。 茅以升的成就在学术界有目共睹。他是中国近代桥梁建设的开拓者,培养了众多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是第一位同时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学院外籍院士和中央研究院院士称号的中国工程师。这些荣誉见证了他在专业领域的卓越成就。 1989年11月,93岁高龄的茅以升在北京协和医院病危。他的六个子女依然没有前来探望,固执地维持着多年的决裂状态。 这封信成为了茅以升生命中最后的慰藉。在听完信件内容后,这位桥梁大师带着释然的表情,永远闭上了眼睛。 在教育领域,他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茅以升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知识分子家庭生活的思考。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许多投身于国家建设的知识分子,都面临着事业与家庭的两难选择。
1989年11月12日,93岁的桥梁专家茅以升病逝,他有七个子女,却只有小女儿茅
随风起舞的尘埃
2025-02-18 17:18:14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