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黄旭华父亲病逝,他不回家奔丧,母亲大骂他不孝,此后几十年他都不回家。27年后,母亲无意看到一份报纸,看完后嗷嗷大哭,说:“这几十年我错怪旭华了!大家要谅解他” ?黄旭华之所以不回来奔丧,并且几十年不回家,是因为他从事着一份十分特殊的工作。 ?1924年,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一个家境很好的家庭里,父母都是医生。因为家境好,黄旭华获得了比同龄人更好的生活条件。7岁时,他便开始进入小学学习文化了。 ?此后,他一直在求学的道路上,哪怕是因为战乱,辗转多地,他也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这些也都为他以后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的同时,黄旭华从国立交通大学工学院造船工程系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上海的造船厂,从事船舶方面的工作。 在上海造船厂工作的日子里,黄旭华全身心投入到船舶制造技术的钻研中。他常常在车间一待就是一整天,仔细研究每一个零件的构造和性能,与工人们一同探讨如何提升船舶的质量和性能。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对工作的热忱,他很快在工作中崭露头角,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改进方案,为造船厂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 1958年,国家一项极为机密且意义重大的任务找到了黄旭华。当时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增强国防实力,核潜艇研发项目紧急启动。黄旭华接到参与项目的调令时,心中满是激动与使命感,可他也清楚,一旦投身其中,便意味着要与过去的生活彻底告别,要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这项绝密事业。 没有丝毫犹豫,黄旭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新的征程。他来到了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研发基地,这里条件艰苦,物资匮乏,但他和团队成员们没有丝毫抱怨。为了获取核潜艇的关键数据,他们翻阅了大量国外仅有的公开资料,反复进行理论推导和计算。没有先进的计算机,就用算盘和计算尺一寸一寸地“算”出核潜艇的设计蓝图。 1961年,父亲病逝的噩耗传来,黄旭华心中悲痛万分,但他深知此时项目正处于关键阶段,一旦离开,不仅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还可能危及国家机密的安全。他强忍着泪水,选择了坚守岗位。当母亲得知他不回家奔丧时,心中的愤怒与失望可想而知,“不孝”的指责如同一把利刃刺在他的心间。但他无法解释,只能将这份痛苦深埋心底,更加拼命地投入到工作中。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黄旭华从未回过家。他和团队成员们夜以继日地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从核潜艇的总体设计到关键设备的研发制造,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为了确保核潜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他甚至亲自参与核潜艇的深潜试验,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亲自参与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 1987年,一篇关于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报道刊登在报纸上,虽然文中没有提及黄旭华的名字,但详细描述了他的工作经历和贡献。母亲偶然间看到了这篇报道,那一刻,她终于明白了儿子这么多年的苦衷。她为自己曾经的误解而痛哭流涕,也为儿子的伟大奉献感到无比骄傲。她逢人便说:“这几十年我错怪旭华了!大家要谅解他。” 黄旭华终于结束了隐姓埋名的日子,他回到家中,面对年迈的母亲,泪水夺眶而出。母子俩紧紧相拥,多年的隔阂在这一刻烟消云散。而黄旭华的事迹也被更多人知晓,他成为了中国国防事业的英雄,他的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为国家的强大而不懈奋斗 。
1961年,黄旭华父亲病逝,他不回家奔丧,母亲大骂他不孝,此后几十年他都不回家。
寒露微凉晨曦
2025-02-18 17:17: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