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亲自主持殿试,发现江苏考生孙承恩的策论与落第举人孙旸的笔迹相似。 ?他命人将两人试卷并排悬挂,持蜡烛细看至深夜,发现孙承恩的之字收笔有墨渍,而孙旸的试卷无此特征。 ?第二天就将孙承恩叫至乾清宫,突然抛出一把金签说:“若汝真才,当接三签!” ?孙承恩徒手接住全部金签,顺治大笑:“手稳则心定,赐尔状元!” 孙承恩稳稳接住金签,顺治这一笑,让原本紧张得空气都快凝固的乾清宫,气氛瞬间缓和了些许。孙承恩长舒一口气,跪地谢恩,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臣定不负陛下厚望。” 顺治望着眼前这位新晋状元,眼中满是期许,缓声道:“朕以这金签试你,并非儿戏。治国理政,需如你接签这般,心稳手定,方能不偏不倚。你既有此沉稳心性,往后便要在朝堂之上,为我大清社稷建言献策。”孙承恩重重叩首,额头贴地,郑重应下。 消息很快传遍了紫禁城,又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飞遍京城的大街小巷。孙家府邸瞬间被前来道贺的人围得水泄不通,亲朋好友们满脸喜气,纷纷对孙承恩的家人表达着祝福。而落第的孙旸,虽心中略有遗憾,但对孙承恩的才华和沉稳早有敬佩,听闻此事后,也欣然前往孙家祝贺,二人相见,相谈甚欢,丝毫没有因考试结果而心生嫌隙。 数日后,孙承恩身着状元袍,头戴桂冠,跨马游街。京城百姓纷纷涌上街头,争睹状元风采,一时间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游街结束后,孙承恩便正式入朝为官。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每日早早便来到翰林院,认真研读各类典籍,为日后参与朝政积累知识。 在首次参与朝堂议事时,孙承恩便展现出了非凡的见识。当时,朝中大臣们正为江南地区的税收政策争论不休,孙承恩不慌不忙,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他结合江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既有利于增加国库收入,又能减轻百姓负担的方案,让在场的大臣们纷纷侧目,顺治帝也频频点头,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 此后,孙承恩在朝堂上越发活跃,他不惧权贵,敢于直言进谏。无论是整治官场腐败,还是推行民生改革,他都积极参与,为大清的繁荣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顺治帝也始终对他信任有加,时常将一些重要事务交予他处理。在孙承恩的努力下,朝堂之上渐渐形成了一股清正廉洁的风气,百姓们的生活也逐渐安定富足起来,他的名字,也被载入史册,成为了一代佳话 。
顺治亲自主持殿试,发现江苏考生孙承恩的策论与落第举人孙旸的笔迹相似。 ?他命人将
风语幽谷回声
2025-02-18 17:16: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