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逼迫慈禧杀董福祥,而且是首恶必杀 ?慈禧不同意,大不了,开战。杀董福祥不可能 ?这一点儿上慈禧比赵构干的好 ?事情的结果是,慈禧处死了,亲王一名,郡王一名,还有个公爵 ?还包括一名大学士,三个军机大臣,杀了一百多号人,愣是没动董福祥一根手指头 ?最后的结果是把董福祥革职了,让他回老家养老,永不录用 ?慈禧为何死保董福祥这个曾经造反的大臣? ?话说董福祥被招安后那是冲锋陷阵,屡建奇功,后来西征新疆打阿古柏,就留那儿戍边修水利 ?甲午战争来保卫京城,之后马不停蹄上任甘肃提督去清剿 甲午战争来保卫京城,之后马不停蹄上任甘肃提督去清剿叛军。董福祥在任上,凭借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非凡的军事才能,将甘肃一带的叛乱势力逐一平定,使得当地百姓得以重归安宁生活,一时间在民间声望极高。 当义和团运动兴起,董福祥又率领着他的甘军,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抗击洋人的前线。他深知洋人对中国的觊觎和侵略野心,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与义和团紧密配合,多次给予侵略者沉重打击。在天津保卫战等诸多战役中,董福祥的身影总是冲锋在前,他的勇猛无畏激励着麾下的每一位将士,让他们在面对装备精良的洋人军队时,也毫不退缩。 对于慈禧而言,董福祥不仅仅是一名战功赫赫的武将,更是她在风雨飘摇局势中的重要依靠。董福祥对清廷的忠诚,历经无数战火与权谋斗争的考验,从未有过一丝动摇。在那个内外交困、列强环伺的时代,慈禧需要像董福祥这样忠心耿耿又手握兵权的人来维护统治。 尽管董福祥出身草莽,曾经造反,但他被招安后的种种表现,早已让慈禧放下戒心。如今洋人逼迫她杀董福祥,这无疑是触及了她的底线。在慈禧看来,若轻易将董福祥交出去,不仅会寒了众多武将的心,更会让自己失去一张有力的“底牌”。所以,哪怕面临与列强进一步冲突的风险,她也坚决不肯妥协。 董福祥被革职回老家后,虽然远离了朝堂纷争与战场硝烟,但他那颗心系国家的心从未改变。他时常关注着国家的局势,听闻列强依旧在中国土地上肆意妄为,心中满是愤慨。他在家乡也并未闲着,凭借着自己的威望,组织乡人开展一些简单的军事训练,期望有朝一日若国家再度需要,他还能挺身而出,哪怕年事已高,也要为保卫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 。
洋人逼迫慈禧杀董福祥,而且是首恶必杀 ?慈禧不同意,大不了,开战。杀董福祥不可能
时光里的故事
2025-02-18 17:16:01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