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赵元任回国到清华任教,清华校长面对这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一时不知道该让他

文史记叙录 2025-02-18 17:13:04

1920年赵元任回国到清华任教,清华校长面对这位多才多艺的学者,一时不知道该让他教什么,干脆直接为他开设了八门跨学科课程。

赵元任这开挂的人生,从小就显露端倪,17岁那年,他参加留美考试,拉丁文,听都没听过,结果人家愣是20天速成,还考了第二名,惊掉一地眼球,在美国留学期间,英语、法语、德语,都不在话下,还沉迷于语言学理论和语音学研究,成绩常年霸榜,创下学校历史最高平均分纪录,奖学金拿到手软,这操作,妥妥的学神风范。

之后赵元任再次回到清华,这回课程更丰富了,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中国现代方言,这些专业,搁现在都得归到不同院系,学生们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数学系的跑去听音韵学,方言课的学生对心理学也感兴趣,课堂上,各种专业混搭,堪称清华一景。

赵元任上课,那叫一个精彩纷呈,标准英语授课,切换自如,讲学时,英语、法语、日语轮番上阵,旁征博引,写论文,更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他教授看了,都得甘拜下风,学生们更是把他奉为语言大神,据说,他曾表演过一个小时的“口语漫游”,用各种方言模拟从北京到上海的旅行,听众无不拍案叫绝,直呼内行。

除了教学,赵元任的语言创作能力也让人叹为观止,他写过两篇神级文章,《施氏食狮史》和《熙戏犀》,前者只用“shi”的音,就讲完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后者更绝,只用“xi”的音,就完成了一整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不仅证明了汉语的博大精深,也成了赵元任语言创造力的巅峰之作,让他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名声大噪。

1928年,赵元任出版了《中国语言研究概论》,这本书系统地研究了中国语言,奠定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堪称扛鼎之作,他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推动了中国语言学研究的蓬勃发展。

时间回到20世纪初,中国正经历着剧烈的社会变革,新文化运动的浪潮席卷而来,各种新思想、新思潮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汉字拉丁化运动应运而生,当时,许多先进国家都使用拉丁文字,一些学者认为汉字复杂难学,阻碍了文化普及和社会进步,应该用拉丁字母来代替。

瞿秋白就是其中一位积极的倡导者,他甚至出版了《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推动汉字拉丁化,这一主张,在当时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毕竟拉丁文字书写简单,易于学习,似乎降低了文化门槛。

眼看着拉丁文字就要成为“主流”,赵元任出手了,他写了一篇只有几十个字的文章——《施氏食狮史》,这篇文章,通篇只用“shi”的音,却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他没有直接反对汉字拉丁化,但字里行间都在彰显汉字的独特魅力和表达能力,实力打脸那些鼓吹拉丁化的论调,这一波操作,让大家开始重新思考汉字拉丁化的利弊,最终,汉字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得以保留。

赵元任的妻子杨步伟,也是一位传奇女性,她是中国第一位留日医学女博士,原本可以拥有更加辉煌的医学事业,但她选择了爱情,为了赵元任,放弃了在日本的行医执照考试,追随他去了美国,回国后,她全力支持赵元任的学术研究,成为他背后的坚强后盾。

赵元任的一生,是语言的盛宴,是文化的守护,他用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为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虽然渴望低调,但他的成就注定让他成为后人景仰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护好我们的文化自信。

0 阅读:50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