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有一个画面很特别,中国的王毅外长和美国的万斯同场登台,但王毅外长身边总是围着很多人,但万斯的身边却好像没多少人,为什么两人会被区别对待呢?因为现在的中国呢,真的已经不再是以前的中国了。
先说万斯吧,他作为美国代表,带着美国一贯的“老大气场”,上台讲话非常卖力,用的还是那套熟悉的“自由”“规则”“责任”,生怕别人忽视了他们的存在。
但下面的人看着的、听着的,显然热情不足。讲话结束后,台下鼓掌的,从声音到表情都流露着一种“礼貌”,没什么实质的兴奋感。
美国虽然还是过去那个美国,但国际影响力是不是有些疲了?
再看王外长这边,画风瞬间不一样。他上台那一刻,现场气氛直接被推到了新高度,掌声是一个接一个,比刚刚万斯那场不知道热烈到哪里去了。
而且王外长从头到尾讲的都是中文,大写的从容啊。这说明什么?说明咱不需要迎合谁的标准、用别人的语言表达自己。
你静下来听,用中文,听不懂可以接翻译耳机。这种底气可是实打实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待遇”。发言完后,他并不像万斯那样简单下场,而是被主持人请到了访谈环节。
这时候,更能看出他的气场,从坐姿到语调,全是妥妥的自信,那感觉就是:我来就是表达想让你们知道的,中国的立场拿捏得死死的。
然后,最精彩的一幕出现在访谈结束后。现场的人,看着一个个重要嘉宾,全都不约而同地往他那儿凑,好像怕错过什么似的,要么合影,要么交谈,甚至直接站在他周围,像明星一样被抢着围观。
这画面对比到刚刚万斯孤零零下台的场景,真是一声叹息。
其实,这就是现如今真实的国际舞台。美国还是试图扮演老大哥的角色,但观众显然有些疲惫了。
而中国则是越来越自信,不但敢讲自己的话,还用自己的方式让全世界适应。这背后是实打实的大国地位,让人听、让人信,而且最后还让人忍不住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