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八百年文化交流的缩影
飞雪谈文学
2025-02-18 11:55:10
中国和欧洲的通航,
得益于上世纪✈️的发明,可以在十几个小时之内达成;
然而,往前推数百年,即便搭载最快的🚢,也需要3~6个月不等;
如果是走陆上的“丝绸之路”,马拉🚗驮之下,则需要1~3年
······
分别位于欧亚大陆的两端,数万公里的行程,万水千山,由于天然地理的阻隔,中国和欧洲在人员和货物上的交流,尽管困难重重,却一直绵延不绝。
基于文化、信仰、语言、传统等等的差异,中国人和欧洲人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碰撞了哪些智慧的火花💥,那时候的欧洲人相比现在,对我们的印象有什么不同?
刚刚读完的这本中译出品的《欧洲人眼中的中国》,给了我非常意外的答案。这本书有一种访谈录的感觉,马可·波罗、塞缪尔·珀切斯、利玛窦、莱布尼茨······16个人,有商人、科学家、传教士、外交官等等,涵盖了各行各业,多个阶层,从13世纪马可·波罗时代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结束,跨越800余年,从文献记载到实地探访,还原了他们对于中国的印象。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放在本书中再合适不过。
马可·波罗和利玛窦都是探险家,曾到访并在中国生活过,他们所描述的中国更加真实和客观;黑格尔、马克斯这些思想家,未能到访,更多是从旅人口中和资料上了解中国,表达的是尊敬与崇拜;到了近代,像波伏娃和罗兰·巴特,他们眼中的中国,充满了神秘和疑惑🤔
想来也不奇怪,欧洲和中国自身都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碍于各种不可抗力,惊叹和疑惑再正常不过。特别是最近的30年里,连生活其中的我们,也经常直呼看不懂。
我是Pete,专注历史,感恩相遇。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