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从哪儿找来这么个怪物?”上世纪80年代,苏联国防部长听说他手下17个将军,在酒桌上,竟然干不过一个中国军人,气的火冒三丈。 要说起中国空军引进苏-27战斗机这档子事儿,还得从上世纪80年代末中苏关系的回暖说起。那时候,中苏两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交恶,关系降到了冰点。但是到了80年代末,两国领导人互相释放善意,关系开始慢慢解冻。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随着经济的腾飞,国防建设也提上了日程。中国空军更是迫切需要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来增强战斗力。当时,我们自己的飞机研发还处在起步阶段,一时半会儿还造不出先进的战斗机。 怎么办呢?这不,中苏关系一解冻,中国就瞅准了机会。领导一拍脑袋,决定从苏联引进先进的战斗机。双方很快就开始了军事技术合作的谈判。在谈判桌上,中国代表团可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仔细考察了苏联的各种战斗机型号。 最后,他们盯上了苏-27。这可是苏联的尖端机型,性能先进,火力凶猛。中国代表团一看就喜欢上了,决定买它!就这样,在中苏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引进苏-27的大门慢慢打开了。这一引进,不仅填补了中国空军现代化武器的空白,更为中苏两国的军事合作奠定了基础。 提到引进苏-27,总有些传闻甚嚣尘上,比如什么林虎将军喝倒17位苏军将领啊,用18万张东北兽皮换苏-27啊。这些故事听着挺热闹,但其实都是子虚乌有,纯属瞎编。 先说林虎将军喝倒17位苏军将领的事儿吧。故事里说,为了让苏联卖给中国最好的战斗机,我们的林虎将军跟17位苏军将领比酒量,结果把人家都喝趴下了,苏联人被打败了,只好把苏-27卖给中国。故事听着够劲吧?可惜啊,这完全是杜撰。 据参与谈判的当事人回忆,1988年的时候,中苏关系还处在冷淡期,双方军方根本就没往来,哪来的17位苏军将领啊。再说了,谈判可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双方代表都是不会用喝酒这种下三滥的招数的。中国代表更不会用喝醉了苏联人,从而让他们在合同上签字的方式。这不是对人家智商的侮辱嘛! 再说用18万张东北兽皮换苏-27的事。故事里说,为了支付飞机的费用,林虎将军抱了18万张东北产的兽皮去跟苏联人换飞机。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引进苏-27的费用都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的,根本不是几张皮就能搞定的。 实际上,飞机费用是分三部分支付的。一部分用外汇美元,一部分是国家财政出资,剩下的是用商品跟苏联易货。商品里面确实有几万件狗皮大衣,但这些都是安徽、河南、山东出产的,跟东北没关系。再说了,这些易货都是总参装备部主管,保利公司经办,空军根本不参与,更别提林将军了。 还有人说,林虎将军力排众议,硬是要引进苏-27,其他人都反对。这也是无稽之谈。据当事人讲,空军上下对引进苏-27可是心照不宣的,从总参到空军,大家意见高度一致。倒是有几位航空工业的老领导主张自己造,反对引进,但也没成气候。 林虎将军是不是俄罗斯族的,这个问题也有人提过。据了解,林将军本人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他的先祖中倒是有可能有俄罗斯血统,但这跟引进苏-27真没啥关系。这些传闻之所以甚嚣尘上,就是因为当年关于引进苏-27的权威报道和公开资料太少,才给了谣言滋生的空间。 早在1990年3月,中国航空装备技术考察团就访问了苏联。他们仔仔细细地考察了米格-29和苏-27两种飞机,回国后一致认为,要买就买苏-27。到了5月份,中方代表团又去了苏联两次,再次考察这两种飞机。尽管苏联人极力推销米格-29,但中国代表团还是看上了苏-27。这可不是拍脑袋做的决定,而是经过反复比较、慎重考虑的结果。 有了考察的基础,双方就开始正式谈判了。谈判可不是喝酒吹牛,而是实实在在的讨价还价。为了国家利益,双方的谈判代表可都使出了浑身解数。经过几轮谈判,中苏双方终于在1990年12月签署了政府间协议,确定引进24架苏-27。1991年3月,双方又签署了商务采购合同,明确了价格、付款方式等具体问题。 说到付款,可不像传闻中说的那么简单。引进苏-27的费用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了凑齐这笔钱,可费了不少心思。最后敲定下来,30%的费用由总参装备部和保利公司从出口创汇中支付,5%由国家财政出资,剩下的65%就通过易货的方式解决了。 这个易货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保利公司在总参装备部的领导下,从全国各地收购了大量的商品,其中就包括了安徽、河南、山东出产的狗皮大衣。这些商品最后运到苏联,换回了宝贵的苏-27战斗机。 引进苏-27,可以说是中国空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填补了我军当时先进战斗机的空白,也为我们自主研发先进战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通过引进苏-27的谈判,中苏两国建立了军事合作的机制,为后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军上将大胆预言:解放军的统一之战,将以这个名义打响第一枪?近期,美国印太司令
【14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