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875-884年)是唐末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深刻动摇了唐朝统治根基。唐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苛税如虎,关东连年灾荒,百姓流离失所,加之各地藩镇割据战乱不断,而唐廷却深陷宦官专权和牛李党争的漩涡,无力缓解各种尖锐矛盾。
在此背景下盐贩出身的黄巢率众响应王仙芝起义。王仙芝战死后,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采取流动作战策略,转战十二省,最南攻占广州,屠杀外商十余万,继而北伐。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攻占长安,建立大齐政权。
然而黄巢始终未能建立稳固根据地,在唐廷联合沙陀军阀李克用等反扑下渐陷困境。中和三年(883年)黄巢退出长安,次年六月败亡于泰山狼虎谷。
黄巢起义虽败,但彻底摧毁了关陇贵族集团,唐朝名存实亡,为五代割据埋下伏笔。起义军"天街踏尽公卿骨"的暴烈手段,既折射出底层积怨,也暴露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