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所谓的风度,无心仕途,那是真的不想当官吗?我看未必! 大名士谢安,自小

周周史海泛舟 2025-02-17 18:13:27

魏晋时期所谓的风度,无心仕途,那是真的不想当官吗?我看未必! 大名士谢安,自小被王导、桓彝、王蒙等一大堆高官看好,说这孩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可到了四十多岁还不出来做官。 谢安真的是无意于仕途吗?其实不过是因为家族里面有人撑着台面,他堂兄谢尚,亲兄弟谢奕、谢万相继把控着豫州,所以他能够保证高贵的生活质量无忧无虑地天天玩而已。 直到他兄弟谢万被废,家族的特权即将不保之时,玩了大半辈子的谢安,终于没能免俗,还是出来当官了。 以此推之,魏晋时期的所谓名仕,不是不出来当官,而是没到时候。这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谢安这样的,上面有人,家底优渥,不屑于做官。这一类的前提是上面有人,这个前提要是没了,他们还是要屁颠颠出来的。 另一种是待价而沽,比如王祥、诸葛亮。诸葛亮就不说了,家住茅庐,却名扬天下,这名声就是为出山而鸣。先打出名气,再待价而沽。真不想出山,刘备是寻访不到他的。 王祥也是大名人,卧冰求鲤那位,为了后妈能吃上鱼,脱光衣服融化冰面来抓鱼。抛开物理规律是否允许不谈,这吃鱼非得费这么大劲吗?再者,他这一卧冰,就天下皆知了。唯一的解释,要么当时有很多人围观,要么就是他自己宣传的。 为啥?还是名声!因为当时当官的最佳途径是举孝廉,有了孝的名声,想不当官都难。 王祥在乡下隐居二十多年,多次拒绝出山,可名气却越来越大。于是人们不干了,你这么优秀的人不出来做官可不行,于是他从了。王祥最后官至太尉,封睢陵侯,其后代更是有出了王导、王敦、王羲之… 说王祥不想当官,这些显赫的后人恐怕会第一个不同意。

0 阅读:44

评论列表

大鱼

大鱼

3
2025-02-17 21:52

那时候,是九品中正制,有些人天生就是官,所以他们才敢辞来辞去;寒门之下,别说辞了,就是再努力,也就是个吏!

周周史海泛舟

周周史海泛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