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外交官朱敏才退休后,不顾儿女的阻拦,带着妻子离开家,这一走,杳无音信

雾隐轻语者 2025-02-17 17:30:39

2005年,外交官朱敏才退休后,不顾儿女的阻拦,带着妻子离开家,这一走,杳无音信。10年后,一位衣衫褪色的老人被送进医院,揭开了朱敏才和妻子失踪原因。了解原因的人,都为他们的行为感动。 2015年,北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被送进了医院,他的面色发白,情况危急。值班医生接诊后发现,这位老人因脑溢血导致昏迷,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让人意外的是,这位老人竟是一位失联多年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十年前,他带着妻子孙丽娜离开北京,从此杳无音信。如今因病重返北京,才让这个谜底重见天日。 医院按照常规程序联系了老人的家属。朱敏才的女儿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医院,看到病床上的父亲,她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父亲的头发全白了,原本挺拔的身躯也略显佝偻,身上的衣服已经褪色发旧。站在一旁的母亲孙丽娜,也不再是当年那个精致优雅的外交官夫人,而是一位饱经风霜的乡村教师。 这一切还要从2005年说起。 那年,刚退休的朱敏才本可以在北京过着舒适的晚年生活。作为一名资深外交官,他在国外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也拥有令人羡慕的退休待遇。他和妻子住在北京市区一套宽敞的住房里,儿女都事业有成,生活无忧。 一天晚上,朱敏才和妻子在看电视新闻时,一则关于贵州山区支教的报道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电视画面中,山区的孩子们在破旧的教室里认真学习,但学校只有一位老师。这些画面深深触动了这对老人的心。 支教报道播出后的几天里,朱敏才夫妇反复讨论着要去山区支教的想法。他们觉得,与其在北京过着优越但平淡的退休生活,不如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贡献给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们。 朱敏才夫妇向家人提出要去山区支教的想法时,遭到了强烈反对。儿女们担心父母年事已高,无法适应山区艰苦的生活环境,再三劝说他们安享晚年。 但这对老人已经下定决心,他们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只给家人留下一封信,悄然离开了北京。 信中写道,他们要去贵州山区支教,不用担心他们的安危,等安顿下来后再与家人联系。然而,这一等就是整整十年。 期间,虽然家人多方打听,但由于山区交通不便,通讯设施落后,始终未能找到他们的具体下落。 直到这次因病入院,这对老人的事迹才被揭开。 朱敏才夫妇这十年来一直在贵州尖山的偏远山区执教。 他们第一次来到这所学校,发现教室的墙壁斑驳脱落,课桌椅东倒西歪,操场上杂草丛生。全校只有一位老教师,却要负责一百多名学生的教学工作。 他们将全部退休金用于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添置教学用具。在他们的努力下,破旧的教室逐渐焕发生机,教室里有了新的桌椅,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作品。 作为退休外交官,朱敏才的英语教学别具一格。他根据多年的外交经历,编写了一套生动有趣的英语教材。 课堂上,他常常用自己在国外的见闻为教材做补充,让山里的孩子们领略世界的精彩。他还创建了"小小外交官"俱乐部,教导学生们国际礼仪,培养他们的世界眼光。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朱敏才夫妇还发起了国际笔友交流活动。他们联系了以前在外交系统的老同事,为学生们寻找国外的笔友。 孩子们通过书信往来,不仅提高了英语水平,也增长了见识,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 孙丽娜负责音乐和美术课程。没有专业的乐器,她就用简单的手工制作乐器,教孩子们唱歌。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朱敏才夫妇经常要翻山越岭去县城采购教材和图书。山路崎岖,他们就背着装满书籍的背包,一步一步走回学校。 他们的付出感动了当地村民,村民们也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有的帮忙修缮校舍,有的为学校种植花草树木,甚至有村民主动为学校捐赠物资。 2015年,在北京接受治疗后,朱敏才很快就表示要回到学校继续教书。2022年,朱敏才因病去世,享年81岁。临终前,他将遗体捐献给了医院,用生命的最后时刻继续奉献社会。

0 阅读:1
雾隐轻语者

雾隐轻语者

雾隐轻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