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施宫存夫妇在逃往台湾前,将刚出生3个月的儿子留在了大陆。40年后,施宫存的夫人回大陆寻子时,儿子却冷漠地说:我不缺娘…… 1949年,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战结束后,好多家庭的命运都跟着变了样。那一年,对施宫存夫妇来说,是个特别难的坎儿,因为他们刚有了儿子,却不得不狠心和他分开。为了活下去,他们决定把才三个月大的孩子留在大陆,自己跟着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这事儿,说起来都是泪,就像那句老话,“人生如戏,变化无常”,命运的转变总是来得让人没法防备。 转眼到了1989年的秋天,张彩霞站在山东的田埂上,心里头那个滋味儿啊,啥都有。这是她离开家乡四十年后的头一回回来,更是她来找那被留在大陆儿子的旅程。张彩霞,一个地道的中国女性,既刚强又勇敢,吃了不少苦头,这才鼓足勇气走上了寻子的路。 咱们再把时间拉回到1949年,那时候施宫存是个海军军官,接到了撤退的命令,这就意味着他得和老婆一起离开大陆。可他们的儿子金成还小得很,没法带走。在那个乱糟糟的年代,他们只能把儿子交给张彩霞的奶妈刘翠兰照顾。那一刻,张彩霞的心都快碎了,但她心里明白,这可能是让儿子活下去的唯一办法。时间一天天过去,施宫存一家因为两岸的分隔,在台湾的日子过得充满了变数,挑战一个接一个。但张彩霞心里始终有个念头,那就是找到她的儿子,这个念头从没消失过。直到1980年代末,台湾终于允许大家回大陆探亲了,张彩霞这才有了机会,急匆匆地往家里赶。 她回到了山东的那个小村子,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儿子金成。眼前的金成,已经是个稳重成熟的中年汉子,浑身上下透着农民的实在劲儿。可当张彩霞满心欢喜地想靠近他时,金成却冷冰冰地说:“我不需要娘,我有自己的家人。” 这话就像一把锐利的刀子,直插张彩霞的心窝。她这才明白,这四十年没在一起,她不只错过了儿子的成长,连母子间的那份情也变得生疏了。但张彩霞没死心,她从村里人那儿打听到,金成在刘翠兰的照顾下,健健康康地长大了,还在村里成了家。后来,张彩霞暗暗打定主意,要留下一笔钱,好给金成和他的养母带去点实际的帮助。她心里清楚,这些钱根本没法补回她错过的那些时光,但她还是想用这种方式,多少表达下自己的歉意和感激。 张彩霞的故事,就像是那个年代很多家庭悲欢离合的写照。它告诉我们,再深的血缘之情,也可能被漫长的时间和遥远的距离给隔开。不过,这份爱是不会消失的,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悄悄藏在每个人的心底。张彩霞和金成的故事,就像是在提醒我们,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人,不管世界怎么变,那份最初的亲情,永远都是我们生命里最珍贵的东西。
1979年,身处台湾的国民党中级军官给大陆的原配妻子写信道:我于台湾已有妻室,望
【10评论】【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