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里的换电站 】
大家一直在抨击 换电站,但我还是想分享一下:
古早时期主要是抨击换电站成本高;
中间是抨击换电站盈利问题(第一个的衍生抨击点);
中间还有换电站的电池、运营压力
近期主要是抨击换电站对销量的作用
三个点都非常精妙,因为恰好三点是换电站短期最大的短板。
但注意,再讲短板的时候,我们至少要分两个视角,一个是换电站这玩意就是形式大于实际的存在;另一个是这玩意有市场价值,只是需要投资定力。
显然,我个人会更偏向后者,上一条我们讲了 超充站,我肯定坚持我的观点,超充站 不具备市场投资价值。
车企可能会做的几个示范站,主要目的也不在于要实用价值。
再次注意,我并不抨击超充本身,我个人喜爱电车,超充作为补能装置,我没有理由抨击。
从能源和投资视角看会有新发现,超充成本、电网压力、补贴退坡,特别是电改继续深入后,上网电价改革后,超充的建设热情一定会退掉。
可能会返璞归真,回归到快充,至少这个更实际。
换电站 展示真正实力会有几个关键点:
1、补能建设的补贴结束;
2、新车全面「超充」,补能实际「快充」;
3、地方政策成立地方能源平台所需要的高价值第三方;
4、电价改革更市场化(这个比较大,现在上网电价已经开始动了,其实很快)
5、分散式风电越多,同时政策不在支持强制配储能。
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瞎喷,是把视角拉大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