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23岁的孔令侃娶了40岁的白兰花。宋霭龄差点晕过去,孔祥熙拍着桌子怒骂:“孽种!”但之后,他们却说,儿子出息了。 1916年,孔祥熙与宋霭龄迎来了他们唯一的儿子孔令侃。 十七岁那年,孔令侃进入了上海最顶尖的学府之一——圣约翰大学。在这所当时全国最知名的教会大学里,他的特权待遇让所有人侧目。 其他学生都住在四人间或六人间的宿舍,而孔令侃却独占一间豪华寝室。每天两辆轿车停在学校门口,一辆负责接送,另一辆则坐着他的专职保镖。 就连日常饮食,他也从不与普通学生一同就餐。家里每天专门派人给他送三餐,这些奢靡的排场在当时的上海滩都是少见的。 在圣约翰大学期间,孔令侃成立了一个名为"南尖社"的学生组织。这个名字取自德语"纳粹"的上海方言谐音,显示出他对当时德国希特勒的推崇。 "南尖社"表面上是学术研究社团,实际却成为了他日后从政的人脉基础。这个年轻人已经开始懂得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来笼络人心。 他的父亲孔祥熙很快就认可了儿子的能力,将中央银行和财政部在上海的部分事务交给他处理。这让年仅二十出头的孔令侃在上海滩已经开始掌握实权。 1936年,孔令侃与舅舅宋子文在商业上发生了第一次正面交锋。当时美国市场猪鬃紧缺,两人同时在国内大量收购,互不相让。 这场争斗最终以划分地盘告终:四川、广西归宋子文,云南、贵州归孔令侃。这次冲突也为日后两人的关系埋下了隐患。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陷落。孔令侃奉命前往香港,代理孔祥熙的部分事务。在香港,他迅速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网络。 香港孔公馆办事处在他的经营下逐渐成为了一个情报中心。借助这个平台,他开始涉足更大的生意:中德军火交易。 蒋介石为了避开英美压力,将这项秘密任务交给了孔令侃。年轻的孔令侃抓住这个机会,建立了兵工储料处,开始了他的军火生意。 到了1947年,他通过军火交易累积了惊人的财富,据说高达10亿之巨。然而好景不长,这些活动很快引起了英国当局的注意。 英方震怒之下,下令驱逐孔令侃出境。这件事惊动了蒋介石,但看在孔宋两家的面子上,最终只是让他去美国"深造"。 1938年的上海,宋霭龄家中的麻将声不断。这里成为了上海名流们最爱光顾的地方之一。 在这些常客中,有一位名叫盛升颐的商人格外引人注目。每次他都会带着自己的妻子白兰花一同前来,而这位白兰花也正是日后牵动孔宋两家神经的关键人物。 白兰花虽已四十岁,但保养得宜,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她曾是名满上海的名媛,后来嫁入盛家,凭借自己的能力从侧室一路升至正室。 二十三岁的孔令侃在母亲的麻将局上频繁见到白兰花。在这些聚会中,年轻的孔令侃总是找各种机会邀请白兰花去花园散步。 这段时间里,盛升颐似乎对妻子与孔令侃的互动视而不见。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开始主动为两人创造独处的机会。 事实上,盛升颐早已看出了这位权贵子弟对自己妻子的心思。在权衡利弊后,他选择了成全这段感情,并换取了一个更好的仕途机会。 1939年,当孔令侃即将启程赴美留学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他在途经马尼拉时,与白兰花秘密举行了婚礼。 这场婚礼简单到只找了一位牧师主持,甚至连最基本的婚宴都没有举办。但对于孔令侃来说,这已经足够证明他对白兰花的真心。 消息传回上海后,孔祥熙勃然大怒,当场拍着桌子怒骂:"孽种!"。宋霭龄更是被这个消息惊得差点晕厥。 要知道,就在几年前,孔令侃还试图追求自己舅妈张乐怡的妹妹张满怡。这门婚事因为两家的坚决反对而作罢。 当时的张满怡虽然门第相当,年龄也相仿,但孔家反对的理由是这样的婚姻会让家族关系变得复杂。然而现在,孔令侃却娶了一个比自己大十七岁的富商之妻。 面对家族的震怒,孔令侃选择了一意孤行。他带着白兰花继续前往美国,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1939年,孔令侃携妻子白兰花抵达美国,开启了他们的新生活。这对年龄相差十七岁的夫妻,在异国他乡展现出惊人的商业才能。 孔令侃将在香港积累的资产转移到美国,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白兰花凭借着在上海滩多年积累的人脉和商业头脑,成为了他最得力的助手。 在白兰花的辅佐下,孔令侃的生意蒸蒸日上。 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孔令侃在美国的事业已经站稳脚跟。他不仅保住了从香港带来的财富,更通过新的投资实现了财富的进一步增长。 婚后的孔令侃始终对白兰花保持着极致的宠爱。为了弥补在马尼拉那场简陋的婚礼,他将最好的物质生活献给妻子。 这段不被看好的婚姻,最终以白兰花的离世画上句号。在妻子去世后,孔令侃开始了独居生活。 1992年,七十六岁的孔令侃在美国去世。这位曾经的上海滩"纨绔子弟",用他的一生证明了一个道理:有时候,最正确的选择往往是最不被理解的那个。 这个"不听话"的孔家子弟,最终通过自己的方式获得了成功。在他去世后,很多人评价他是民国时期最有个性的富二代。
1939年,23岁的孔令侃娶了40岁的白兰花。宋霭龄差点晕过去,孔祥熙拍着桌子怒
文山聊武器
2025-02-16 22:53:14
0
阅读: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