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少家长会发现一些令人揪心的现象。有些孩子明明脑海里思绪万千,思维活跃敏捷,可一旦想要表达,言语却好似跟不上趟,总是词不达意。
这种时候,孩子内心的焦急便如潮水般涌来,进而采取肢体语言来抒发情绪,像突然咬人、动手打人,甚至自己跟自己较上劲,气鼓鼓地胡乱发脾气。这其实是典型的言语发育滞后的外在体现,他们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句畅所欲言,只能借助这些较为过激的行为来宣泄。
然而,还有另一类孩子,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一切顺遂,日常交流毫无障碍,词汇量也相当丰富。但当情绪的浪潮汹涌袭来,将他们彻底淹没时,那些平日里信手拈来的词语仿佛瞬间失去了魔力,统统被抛到九霄云外,只剩下苦恼这一种情绪赤裸裸地袒露在外。这类孩子所呈现出的便是情绪表达匮乏的问题,他们尚未掌握在情绪风暴中驾驭语言的能力,无法精准地用言语勾勒出内心的波澜。
面对如此境遇的宝宝,家长们肩负重任,首当其冲的便是要密切关注孩子言语能力的进阶之路。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教会孩子一些简单却实用的情绪表达方式,诸如“我不开心”“我生气了”“不可以”这般直白又易于掌握的词句。让孩子在情绪上头的关键时刻,能够凭借这些“语言工具”,有条不紊地将内心的情绪传达出来,而非陷入手足无措、只能靠哭闹或撒野来排解的困境。唯有如此,孩子才能逐步学会掌控情绪,实现身心的和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