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杨宇霆为父亲举办70大寿,杨公馆内盛况空前。张学良带着30根金条、2

奇谈社会 2025-02-16 20:16:54

1929年,杨宇霆为父亲举办70大寿,杨公馆内盛况空前。张学良带着30根金条、2万银元前去祝贺,但当他看到贺寿名单时却大吃一惊,此时的杨宇霆没想到,他的死期将至。 信息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辽宁文史资料选辑 第15辑张学良与杨常事件[M]. 1986 1929年的奉天城,暗流涌动。新旧势力的交锋如同关外凛冽的北风,将张学良与杨宇霆的权斗推向高潮。 1月5日沈阳青云寺胡同的杨公馆张灯结彩,杨宇霆为父操办的七十寿宴,竟成了压垮这对昔日"君臣"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张学良带着“30根金条、2万银元”的重礼踏入杨公馆,却遭遇了毕生难忘的羞辱。他的座位被安排在一个小小角落,这摆明就没把他这个少帅放在眼里。 当侍卫副官谭海高喊"副总司令到"时,满堂宾客仍在牌桌上吆五喝六,只有零星几人敷衍着欠了欠身。 而杨宇霆现身时,全场骤然肃立,喝彩声震得琉璃吊灯都在摇晃。更让张学良如坐针毡的是,贺寿名单上赫然列着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国务总理潘复等要员,连南京政府的贺电都摆在显眼处——这分明是场精心设计的权力示威。 杨宇霆和常荫槐这对东北军中的"老狐狸",早把张学良逼到了悬崖边。 杨宇霆自恃辅佐过张作霖,常当众训斥"小六子"不懂政务。常荫槐更是将铁路、税收大权牢牢攥在手中。 某次军事会议上,杨宇霆竟踹开会议室大门,把文件摔在桌上逼张学良签字。更让少帅心惊的是,日本人送来《日本外史》,书中将他比作丰臣秀赖,暗喻杨宇霆才是能夺取天下的德川家康——这剂离间毒药,彻底点燃了张学良的杀机。 东北易帜的决策,更让矛盾彻底公开化。杨宇霆指着张学良鼻子骂道:"大帅尸骨未寒,你就想投靠南京?"但他转身却与“日本关东军参谋河本大作私下密会”。 1929年1月7日,杨常二人拿着《东北铁路督办公署成立令》冲进大帅府,逼张学良当场签字任命常荫槐为督办。 当时的文件墨迹都未干,张学良明白这二人已经完全不把他放眼里,他假意推说要"请示南京",转身却摸出三枚银元:“若连抛三次皆现正面,便是天意要除奸。结果两次是正面,一次反面,但这也阻止不了张学良下定杀心。 三天后的老虎厅,鎏金座钟的指针刚划过晚八点。杨常二人再次登门催逼签字时,张学良借口"先用茶点",转身向警务处长高纪毅使了个眼色。 随后六声枪响,两个权倾东北的身影轰然倒地。次日《奉天日报》头条写着:"杨常勾结日寇,阻挠国家统一伏诛",但帅府内侍看见,于凤至夫人对着染血的地毯哭了整夜。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于凤至夫人为什么会哭,那是因为她和杨宇霆的夫人是闺蜜,见到闺蜜变成寡妇,心中难受,也担心未来丈夫会有人报复。 这场血色清洗,也让28岁的少帅真正握住了东北的权柄。 三个月后,东北铁路全线挂起青天白日旗,兵工厂的机器昼夜轰鸣。 历史的吊诡在于:处决杨常时用的"叛国"罪名,六年后竟在西安华清池畔,化作张学良押上性命的民族大义。 其实大家不难发现,权力棋局里的每一步,都藏着时代的隐喻。

0 阅读:73
奇谈社会

奇谈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