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天选之子”——摩揭陀国千年史

温纶说过去 2025-02-16 15:59:55
在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之后,印度的主流文明由哈拉帕文化变成了吠陀文化,雅利安人将达罗毗荼人驱逐至德干高原及其以南后,占据了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的广袤平原,建立了一系列城邦国家,史称“十六雄国时代”。 在十六雄国之中,位于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虽然在早期史诗《摩诃婆罗多》中还是反面角色,但到了两千五百年前的佛陀时代,已然成为印度最强大的国家。 在佛教和耆那教典籍中,大量记载了摩揭陀国频婆娑罗王与其子阿阇世王统治时期的资料,其都城王舍城成为当时的佛教传播中心,佛教历史上第一次结集即由阿阇世赞助举行。 自频毗娑罗王起,摩揭陀国逐步向外扩张,先后吞并了鸯伽、弗栗恃、憍萨罗、跋阇、迦尸等国,势力扩展到整个恒河流域。公元前450年,阿阇世王之子邬陀耶建立华氏城并定都于此。 后来,诃黎王朝被推翻,悉输那伽被推举为国王,向西征服阿般提国,悉输那伽之子黑阿育王伽罗输迦赞助举行了佛教第二次结集。 黑阿育王死后,幼龙王朝被摩诃帕德摩·难陀推翻,进入难陀王朝的摩揭陀国继续向外扩张,其势力范围甚至拓展至南边由达罗毗荼人统治的德干高原。 公元前321年,难陀王朝末代国王达那·难陀被推翻,旃陀罗·笈多自立为王,建立孔雀王朝。他率军统一北印度,迫使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止步于印度河流域,后来又与塞琉古王朝签订和约,获得了部分中亚领土。 公元前273年,阿育王继位,孔雀王朝国势达到极盛,佛教也在古印度发展至高峰期。阿育王死后,孔雀王朝王权衰落,印度重新分裂为许多邦国,孔雀王朝继续统治摩揭陀国。 公元前187年,布舍耶密多罗弑杀孔雀王朝末代国王布里哈德拉塔后篡位,建立巽伽王朝。巽伽王朝历代国王支持婆罗门教,反对佛教,许多佛教寺院被毁。公元前75年,末代国王提婆扑底被婆薮提婆所杀,巽伽王朝灭亡。 公元4世纪初,印度小国林立,摩揭陀国处于笈多王朝统治之下,在旃陀罗·笈多一世、旃陀罗·笈多二世(超日王)统治时期统一北印度。约6世纪初,来自中亚的嚈哒人入侵北印度,笈多王朝分裂为许多小国。 公元7世纪,唐朝僧人玄奘在印度取经时,曾游历五印度,据他记载,“摩揭陀国,周千余里。崇重志学,尊敬佛法。伽蓝五十余所,僧徒万有余,并多宗习大乘法教”,可见此时的摩揭陀国依然是印度文教昌盛的地区。

0 阅读:15
温纶说过去

温纶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