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真的会致癌吗?熬夜时,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当你今天开始早睡觉在这个工作和

星华看健康 2025-02-16 09:55:34

熬夜真的会致癌吗?熬夜时,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当你今天开始早睡觉

在这个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今晚一定早睡!”是每个人都曾一次又一次立下的Flag。

有些夜是因工作压力而熬,有些则是“拖延症”导致。但不管主动还是被动,熬夜总不是一件好事。

妈妈总念叨的“熬夜伤肝、熬夜变傻、熬夜致癌”,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痴呆、癌症、高血压、冠心病.....通通找上门】

睡眠有一大好处,在于能够帮助大脑“排毒”。

国际知名科学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脑脊液在人进入睡眠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大脑清除“毒性蛋白质”。而熬夜,会影响这个“洗脑”过程(图1),让大脑的有害废物难以排出[1]。

图1中,在人体进入深度睡眠后,新鲜的脑脊液,即蓝色标识部分,从图中的下半部分进入脑内,而血液,图中红色标识部分,恰在此前流出脑外。

当大脑中的有毒废物排除受阻,阿尔茨海默病(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老年痴呆”)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升高,人难免会越来越“傻”[2]。

更可怕的是,长期熬夜、不规律作息,真的会致癌!

之前,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人为控制老鼠生活环境中的光照,让老鼠不断倒时差,结果发现,不停“熬夜”的老鼠发生肺癌的概率明显升高[3]。

在常熬夜的人群中,也观察到了同样的致癌风险。

一些研究者观察发现,经常值夜班的护士患乳腺癌的风险会有所增加。

无独有偶,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国际航班的女性乘务员中也有所增加[4,5]。

还有研究发现,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整体癌症风险增加了1.37倍,而肺癌的风险增加了21%[6]。

基于越来越多的证据,2010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把“倒班/上夜班”定义为2A级致癌因素[7],也就是“很可能有致癌风险”。

除了癌症,熬夜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这是由于熬夜时,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一系列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发生改变。

每天睡眠时间少于6个小时的人,高血压风险增加了32.4%,各类心血管病发病增加11.1%,10年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增加了45% [8,9]。

此外,熬夜人群的抑郁、睡眠障碍和自杀倾向的风险也明显更高。

这夜,不熬也罢。

【不得不熬的夜,怎么熬更科学?】

说了那么多熬夜的危害,但有的夜却可能没法不熬——比如需要倒夜班的医生和护士,熬夜实在是工作需要。

不过,先不要慌,我们来看看到底哪类熬夜更容易致癌。

事实上,并非只要一熬夜就会致癌。

在致癌物分级中,即便被定级为最高的“明确”级别,致癌也只是一个概率问题。

举个例子,1类致癌物是“确定的致癌物”,包括酒精、加工肉类(含亚硝酸盐)和吸烟等。但不代表成天抽烟、酗酒、经常吃火腿肠的人就一定会罹患癌症,只是他们患癌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所以,经常熬夜的小伙伴们,特别是奉献在夜间工作岗位上的护士、医生、空乘们,也不必过于担心。

另一方面,熬夜之所以致癌,主要还是由于作息不规律、生物钟紊乱。

换句话说,没有节律的“混乱睡眠”,才是致病“元凶”。

如果一个人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每天都“坚持”凌晨3点睡觉,中午11点起床,那么,只要起床后精力充沛,没有什么不适,依然是睡眠时间充足、睡眠效果较好的,总体上讲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熬夜后,怎么“找补”?】

如果只是偶尔熬夜,是可以补回来的。

1.及时补觉

如果前一天熬夜了,那么可以在第二天中午小睡20~30分钟,至少能让身体从疲倦状态中舒缓过来。

而靠吸烟、咖啡或其他“自残”方法,强行让身体维持“兴奋”状态,只会带来更多伤害,万万不可取。

不少90后、00后仗着年轻,下了夜班或通宵玩耍后,不好好补觉,第二天该干嘛干嘛,实在不推荐!

不过,具体缺多少觉需要补多久,并没有充分的研究资料作为参考,可能更多还得看个人体会了。有些年轻人熬一宿,第二天睡两三个小时就又生龙活虎了;有些中年人可能熬一宿,一个星期每天都多睡两三个小时才能恢复精力,个体差异真的很大。

如果经常睡眠不足,就很难靠补觉来恢复精力了。

2.尽量戒烟(远离二手烟)、不喝酒,规律运动,合理膳食

很多熬夜的人还会暴露在其他致癌因素中,如抽烟、酗酒、不爱动、吃得不健康。

比如,喜欢熬夜撸串的人,“熬夜+烧烤里的苯并芘+烟草+酒精”, 再加上“经常这样”,就可能导致某个器官承受不住压力,出现癌变。

记住这4件事(不抽烟、不喝酒、规律运动、合理膳食),至少让你的身体少承受一点伤害。

熬夜这件事,能不熬就别熬了。在我们要熬夜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现在做的事情,是否值得我们以消耗身体健康为代价。

不要等自己生了一场病,才知道,健康真的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N.E. Fultz et al. Coupled electrophysiological, hemodynamic,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oscillations in human sleep. Science. Vol. 366, November 1, 2019, p. 628.

2.Sleep may trigger rhythmic power washing in the brain,Laura.Sander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sleep-may-trigger-rhythmic-power-washing-brain?fbclid=IwAR04YDRSjisQU_s9kY3aJLeB2KxdExrcE2mULFoE_kbR1fR3CfvZfxBjeVE

3.Papagiannakopoulos T, Bauer MR, Davidson SM. Circadian Rhythm Disruption Promotes Lung Tumorigenesis. Cell Metab. 2016 Aug 9;24(2):324-31.

4.Schernhammer ES, Laden F, Speizer FE, et al. Rotating night shifts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women participating in the nurses‘ health study. J Natl Cancer Inst 2001; 93: 1563–68.

5.Schernhammer ES, Kroenke CH, Laden F, Hankinson SE. Night work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Epidemiology 2006; 17: 108–11.

6.Stone, C.R., Haig, T.R., Fiest, K.M.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duration and cancer-specific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ancer Causes Control 30, 501–525 (2019).)

7.Erren TC, Morfeld P, Groß JV, Wild U, Lewis P. IARC 2019: "Night shift work" is probably carcinogenic: What about disturbed chronobiology in all walks of life? J Occup Med Toxicol. 2019 Nov 27;14:29.

8.Covassin N, Singh P. Sleep Dur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Epidemiologic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Sleep Med Clin. 2016;11(1):81-89.

9.Ayas, Najib T , White, 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f Sleep Dura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Women.[J].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3

来源:腾讯医典

0 阅读:7
星华看健康

星华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