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愿揭中国人的短,但中国人有三个很大的缺点!”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说的

笔杆子说 2025-02-15 13:01:41

“我不愿揭中国人的短,但中国人有三个很大的缺点!”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说的这句话,真是字字扎心,值得我们国人警醒! (信息来源:香港商报——羅素:我不願揭中國人的短)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一个在20世纪思想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曾对中国社会发出过尖锐的批评。1920年,受梁启超邀请,罗素来到中国,进行为期九个月的访问。他走访了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并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直言不讳地指出了中国人的“缺点”:贪婪、胆小、冷漠。罗素的这些观点,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轩然大波,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百年后的今天,回望历史,我们该如何看待罗素的批判?中国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罗素的批判并非空穴来风。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时期。清王朝的腐败积弊,北洋政府的软弱无能,列强的虎视眈眈,都让中国社会陷入深深的危机。和珅的巨额贪污,北洋政府挪用海军军费为慈禧太后祝寿,这些历史事件都印证了罗素对“贪婪”的批判并非毫无根据。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普通民众在生存的压力下,也更容易表现出“胆小”和“冷漠”。罗素的观察,无疑抓住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些真实问题。 然而,罗素的批判也存在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作为一个西方学者,罗素的视角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缺乏足够的了解。他将中国人的“冷漠”归咎于历史和文化,却忽略了当时中国普遍存在的贫困和饥荒,普通民众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很难对他人施以援手。他将中国人的“胆小”视为一种国民劣根性,却未能看到这种“胆怯”背后,蕴藏着中国人民在逆境中生存的智慧和韧性。正如文章B所言,中国人的“胆怯”并非真正的胆小怕事,而是一种“忍耐力”,一种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东山再起的策略。 百年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正视历史,反思过去,并积极回应罗素的批判。针对“贪婪”,我们加强法制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努力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府。针对“胆小”,我们不再忍气吞声,而是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冷漠”,我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精神,涌现出大量志愿者和慈善组织,社会互助和人道主义关怀日益增强。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借鉴世界先进文明成果的道路。我们既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又要保持自身的文化自信,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我们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注重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我们既要传承传统美德,又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不断创新和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我们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如何在国际竞争中维护自身利益,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应对的难题。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克服这些困难,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罗素的批判,对中国而言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也促使我们不断反思和进步。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不再是罗素笔下那个充满“缺点”的中国。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正在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罗素的批判,将永远警醒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砥砺前行。

0 阅读:94
笔杆子说

笔杆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