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众人替毛主席守灵。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寂静,只见一位身材魁梧的老将军,大步流星地走进灵堂,腰间还别着一支手枪...... (信息来源:2009年01月09日 新华网——许世友为何违反规定带枪进人民大会堂) 许世友:这个名字,一杆枪,传奇故事多。 1976年,毛主席的追悼会,肃穆的人民大会堂,他来了,腰间佩枪。 那会儿这事儿可火了,妥妥的成为大热点。 为什么他能带枪? 这得从他跌宕起伏的人生说起。 信阳那地方挺偏的,他八岁就去了少林寺。 这不是去享福的,是去讨生活的。 日日对着佛像,练拳棍,硬是把一身好本领练出来了。 少林寺可不是世外桃源,土匪也敢来闹事。 一次,土匪进犯,小许世友抄起家伙就上,一刀解决了匪首。 其他土匪一看,这小子不好惹,立马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少林寺的这段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也培养了他敢打敢拼的性格。 1926年,他加入了共青团,第二年就入了党。 革命这条路,一走就是一辈子。 他常说,红军子弹少,大刀最管用。 他喜欢关羽的大刀,大概也是因为这个。 1930年,他带着敢死队攻山寨,大刀挥舞,勇猛无比,可惜被流弹击中,昏过去了。 战士们以为他牺牲了,结果他醒来第一句话就是,睡得真香。 这乐观精神,这强大的心理素质,真不是盖的。 那时候,搞革命可不是吃个饭那么简单,牺牲是常有的事。 他的五个政委都阵亡了,他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不多嘴,打仗不怕死,这大概就是他的生存法则。 枪,在那个年代,是武器,是伙伴,也是一种象征。 他对枪的依赖,也从那时开始显现。 他和毛主席的关系,那可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早年间,因为误会,他还想过带枪去“毙了”毛主席。 这事儿想想都后怕。 后来误会解开了,他对毛主席那是绝对的忠诚。 毛主席的宽容,彻底改变了他。 1955年,他还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这份恩情,他记了一辈子。 和平年代,他还是枪不离身,睡觉放枕头底下,汽车后备箱里也常备着机枪。 去人民大会堂开会,他也带枪。 警卫拦他,他就说:“我是政治局委员,这规定我不知道。” 这霸气,这底气,一般人还真没有。 他还喜欢打猎,说是保持枪法,万一打仗了,不能掉链子。 带枪守灵,很多人不理解。 但了解了他和毛主席的过往,了解了他对枪的感情,也就明白了。 这不是简单的违规,而是一种独特的表达,一种深沉的怀念。 对毛主席的忠诚,已经融入他的血液,刻在他的骨子里。 他这个人,性格很“刚”。 江青去南京,发现军区没给她留票,就跑去找他兴师问罪。 他直接就说,没投票给她,因为不了解她。 在那个年代,敢这么跟江青说话,真需要勇气。 他的人生,就是一部传奇。 从少林寺的小和尚,到开国上将,他经历了太多。 他的经历,不只是他自己的,也映照出那个时代的影子。 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忠诚、勇敢和坚韧。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英雄不问出处。 出身贫寒,不代表没有未来。 有本领、胆子大,就能在世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的忠诚、个性、时代背景,三者融合,就像一首独特的音乐旋律。 今天我们回看他的经历,不是要评断是非,只是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 要想弄明白那个年代,弄懂他的决定,看透他做事的出发点。 他的经历,让人深思,也让人从中汲取教训。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解放战争中,毛泽东说道:此战若败,先斩许世友,打王建安40军棍,我也自贬三级。毛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