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赛道寒意浓,83家企业仅38家盈利,宁德时代一家独大

新浪财经 2025-02-15 11:29:40

华夏时报记者胡雅文北京报道

近日《华夏时报》记者统计了83家电池和能源金属企业的2024年业绩预告,以预告下限计算,83家公司盈利总和为295.98亿元,平均值为3.57亿元。在38家盈利企业中,宁德时代(300750.SZ)的盈利能力最强,净利润区间为490亿元—530亿元。这38家企业的总盈利为588.57亿元—650.39亿元,宁德时代的净利润占比超过8成。此外,在83家企业中,业绩向好的22家企业均为盈利企业,显示出盈利企业更有可能实现增长。

据统计,不同于2023年,2024年的亏损企业更多。2024年,有45家企业预告亏损,在83家中占到54%。除了续亏的24家企业,另有21家为首次亏损。同时,亏损最多的是两大锂业龙头,其中,赣锋锂业(002460.SZ)至少亏损14亿元,天齐锂业(002466.SZ)至少亏损71亿元。

盈利下探

2024年,记者曾统计过锂电行业中公布了2023年业绩预告的57家企业。2023年,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实现了盈利,其中39家累积业绩为1134亿元,平均值为29亿元;亏损的18家共亏掉87亿元,平均亏损4.83亿元。57家企业合计盈利约为1047亿元。

2025年,记者通过万得拉取了电池和能源金属领域,共83家企业的预告净利润数据。过去一年,形势没有变得更好,业内亏损的企业占到了大多数,且整体利润在缩水,83家公司的合计盈利为295.98亿元—416.02亿元。

从38家盈利企业来看,它们的累积净利润区间为588.57亿元—650.39亿元,平均盈利在15.49亿元—17.12亿元。盈利前20名包括宁德时代、ST盛屯(600711.SH)、永兴材料(002756.SZ)、贝特瑞(835185.BJ)和腾远钴业(301219.SZ)等,涵盖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零部件、装备制造、锂矿6大领域。并且,在这20家中,有11家实现扭亏或预增。

即使在行业低谷期,大多数的钱仍然流向了宁德时代,它的净利润预计在490亿元—530亿元之间,同比略增20%。除此之外,预计盈利超过10亿元的只有ST盛屯,净利润至多为21.5亿元,永兴材料净利润最多为12.3亿元,预计同比减少69.77%。

此外,预告净利润上限在1.1亿元—7.92亿元的企业有20家,累积盈利61.38亿元。在0.09亿元—0.86亿元区间的有15家,共计8.39亿元。

业绩向好的公司也在少数,不过业绩分化明显。在83家企业中,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仅有22家,且全部是实现盈利的企业。增长幅度超过100%的有17家,表现最好的为道氏技术(300409.SZ),预计同比大增745.30%。ST盛屯次之,预计同比大增712.26%;中科电气排在第三位,预计大增680%。

道氏技术指出,2024年扭亏为盈主要受4大因素影响:三元前驱体及阴极铜出货量提升、海外出货量占比增长、铜与钴产能释放、存货跌价准备减少、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影响4200万元。ST盛屯的业绩增长亦和铜价提升有关。中科电气则表示,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快充车型渗透率提高以及储能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需求增长影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产销量有显著增长,此外,也有降本增效措施增强了盈利能力,中科电气方告诉记者,通过与客户开展研发协作,快充相关产品在2023年就实现了一些突破,到了2024年,随着快充车型推出和批量增长,带来了相对快速和明显的提升。

从实现盈利却预减的企业来看,预告净利润最大降幅全部超过50%,包括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龙头企业,如贝特瑞、湖南裕能(301358.SZ)、当升科技(300073.SZ)、天赐材料(002709.SZ)等企业。其中,派能科技(688063.SH)预降最多,达93.6%,最多盈利0.45亿元;瑞泰新材(301238.SZ)次之,预降82.85%,最多盈利1.1亿元。

派能科技表示,全球经济形势复杂,下游企业持续去库,储能产品销售价格都导致了营收下滑,不过在优化成本管控与原料价格下行之下,毛利率保持了相对稳定。据称,瑞泰新材去年的在建和新投产项目较多,管理费用和折旧摊销成本增加明显,同时电池材料价格下降明显,在优化客户结构、降本增效和持续研发新产品之下,仍未止住盈利颓势。

亏损企业增多

从45家亏损企业来看,合计亏损在234.36亿元—292.6亿元,每家平均亏损5.21亿元—6.5亿元。以亏损最低值来看,亏损低于1亿元的共有12家;亏损超过1亿元,且低于10亿元的有28家;亏损超过10亿元且低于20亿元的有4家;最后,也是亏损最多的企业为天齐锂业,至少亏损71亿元。

对天齐锂业而言,锂价下行之下,锂精矿定价机制与锂化工产品销售定价机制存在的时间周期错配影响仍未结束。此外,联营公司SQM被追缴所得税、氢氧化锂项目的资产减值损失和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也都在侵蚀天齐锂业的利润。天齐锂业方告诉记者,终止投资建设“第二期年产2.4万吨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项目”,可避免进一步资源投入的浪费,减少潜在的经济损失,对降低投资风险、改善公司运营具有积极意义,并提到正在建设的江苏张家港年产3万吨氢氧化锂项目可柔性调剂生产碳酸锂产品。

亏损最多的5家企业分别为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南都电源(300068.SZ)、天际股份(002759.SZ)和德方纳米(300769.SZ),主营产品包括锂矿、锂盐、锂电池及铅电池、六氟磷酸锂和磷酸铁锂,共计亏损122.1亿元,占到所有亏损的5成。其中,锂产品价格下跌和资产跌价是它们的共性问题,背后是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市场竞争。对于亏损12.5亿元—15亿元,天际股份提到,行业产能阶段性过剩,预测未来盈利能力下降,所属资产组商誉经测试发生减值,预计减值金额10亿元左右。

行业正在洗牌

2024年,锂电行业的亏损基本是断崖式的,除了续亏的24家企业,还有21家在2024年首次亏损的企业,这21家企业的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在126.32%—4436.22%之间,相比2023年,它们的盈利至少会折半。同时,南都电源、天际股份的预计降幅高达4436.22%、4193.89%,嘉元科技(688388.SH)、诺德股份(600110.SH)、铜冠铜箔(301217.SZ)、海科新源(301292.SZ)的降幅均超过1000%。

除了价格下跌和减值准备等原因,南都电源还指出,随着电池技术进步和寿命提高,退役废旧电池数量减少,回收行业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回收废旧电池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影响了产品毛利率。储能方面,由于项目接单、交付和验收周期较长,南都电源选择了放弃低毛利订单,但受海外客户订单大量延迟发货影响,下半年出货量大幅下降,产能利用率不足,进一步降低了毛利,不足以完全覆盖期间公司的日常费用。

嘉元科技、诺德股份和铜冠铜箔的大幅亏损均与铜箔有关。它们都提到,锂电铜箔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市场竞争激烈,导致铜箔加工费大幅下降且处于低位,而原材料铜的价格在2024年度总体处于上升趋势,导致公司铜箔实际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因此压缩。

嘉元科技还表示,在锂电铜箔方面,公司将根据下游客户的应用需求,研发生产厚度更薄、性能指标更优越的铜箔产品,加强定制化、高端化,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占比。市场开拓方面,将重点加大公司市场营销和开拓力度,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现有市场份额。降本增效方面,公司将继续优化基地建设规划、施工方案,科学把握建设进度;规范铜材等易耗材料管理,降低铜材成本;优化人员结构,提高运营效率;继续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事实上,在供求关系未发生反转,产品降价很难避免的情况下,尽力降本增效是不少公司的选择,但是能否止住亏损却是“因人而异”,充满着不确定性。知名财税审专家、资深注册会计师刘志耕告诉记者,“制造业企业要想降本增效,可以实施的措施包括优化生产流程为主的全部业务流程、优化供应链管理、引进先进技术与人才、提升员工技能与效率、消除物耗和人耗等浪费现象、全面管理成本并及时掌控生产成本变化趋势。例如,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构建了一套涵盖采购、运输、仓储、配送、安装等全流程的智能化物流服务体系,明确体系中各流程的业务要求、服务标准和成本定额,确保全流程的规范和畅通。”

在2024年3月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表示,电池厂在2023年已经出现分化,2024年将会是分水岭,电池厂财务状况也会成为客户的重要考虑因素,一味采取低价策略的公司,很难击败具备顶尖制造水平的头部企业。卷价格不是主战场,而且不可持续,二线企业应该回归行业本质,提高技术和质量水平。

在供需失衡以及产品的持续降价中,锂电行业走过了过去一年。正如刘金成所说,在电池企业中,第一梯队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遥遥领先,形成了一种十分坚固的护城河。究竟有哪些企业会在洗牌中坚持到最后,记者将持续关注。

0 阅读: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