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的“狼来了”又一次上演,这次的主角是《甄嬛传》里那个嚣张跋扈的“余答应”——现实中的崔漫莉,只不过这次她演的不是宫斗戏,而是一出为流量铤而走险的荒诞剧。 2月11日,崔漫莉在直播间眉飞色舞地自曝“酒后无证驾驶撞车逃逸”,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如何趁着摄像头坏了逃之夭夭,末了还得意地补上一句“那我还怕个屁啊”。这番言论瞬间点燃全网怒火,网友痛批“法律不是你家丫鬟”,可短短两天后剧情急转直下——东阳警方一纸通报戳破谎言,原来这出酒驾大戏从头到尾都是编的,目的竟是为了“涨粉”。 这巴掌打得够响!从自曝违法到哭着道歉,崔漫莉用亲身经历诠释了什么叫“流量面前无底线”。当年柯震东吸毒被抓时痛哭流涕的画面还历历在目,某顶流歌手醉驾入狱后痛改前非的案例犹在耳边,可偏偏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把违法犯罪当成了直播间里的流量密码。更荒唐的是,她编造的每个细节都精准踩中公众雷区:无证驾驶是漠视规则,酒后飙车是草菅人命,肇事逃逸更是践踏道德底线——这些在普通人身上要蹲局子的行为,在她嘴里竟成了炫耀的资本。 警方调查结果揭穿了这场闹剧的真相,但背后的流量焦虑却真实得刺眼。如今的娱乐圈,有人造假学历,有人虚构家世,现在连违法都能拿来当剧本演,为了红真是“没有不敢编,只有想不到”。崔漫莉或许觉得“反正没真撞人”,可她忘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当年某网红编造遭性骚扰被行拘,某主播谎称患癌骗打赏被判刑,这些前车之鉴都在证明——在法律的摄像头前,从来没有“坏了”这一说。 这场闹剧最该警惕的,是“狼来了”效应正在侵蚀社会信任。当公众为崔漫莉的“酒后逃逸”义愤填膺时,浪费的是警方调查资源,消耗的是社会同理心;而当真相揭穿后,下次再有明星自曝违法,人们难免会先打问号——这种信任危机,比十个酒驾逃逸更可怕。看看直播间里那些为博眼球生吞章鱼、扮丑搞怪的网红们,崔漫莉不过是把“审丑狂欢”升级成了“违法狂欢”,本质上都是流量怪兽催生的畸形产物。 法律这次没惯着臭毛病。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崔漫莉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拘,这记重拳打得好!比起她编造的“十五日以下拘留”,这次真要吃几天牢饭了。但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总有人前仆后继地往法律红线上撞?某艺人偷税漏税被罚数亿,某偶像代孕弃养遭全网封杀,这些案例本该成为警示灯,却总有人觉得“流量能保命”。 说到底,这场闹剧撕开了娱乐圈的两块遮羞布:一是部分艺人的法律意识淡薄得可怕,二是流量至上的价值观已扭曲到是非不分。当“黑红也是红”成为生存法则,当热搜排名比公序良俗更重要,今天能编造酒驾逃逸,明天就敢导演更离谱的戏码。别忘了,观众或许会被谎言暂时吸引,但最终留下的,永远是那些真正敬畏法律、尊重观众的清醒者——就像《甄嬛传》里活到最后的,从来都不是嚣张跋扈的“妙音娘子”。
娱乐圈的“狼来了”又一次上演,这次的主角是《甄嬛传》里那个嚣张跋扈的“余答应”—
东东哥说事儿
2025-02-14 14:12: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