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抗联为了抗日四处筹物资,王德林找到大地主戴万龄。戴万龄一声令下,20

小娅说知识 2025-02-13 17:56:48

1932年,抗联为了抗日四处筹物资,王德林找到大地主戴万龄。戴万龄一声令下,200多持枪壮汉出现。王德林大惊失色:万龄,你可不能胡来! 戴万龄,字洪昌,祖籍山东,自幼随家迁至吉林。他不仅是沙河沿最富有的地主,还以待人宽厚、关爱贫苦百姓而深得人心。 戴万龄不仅善待百姓,且心系国家命运。自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早已决心投身抗日,不仅自己加入了抗日队伍,还带领全家投入了这场战斗。 1932年,王德林的“救国军”正遭遇日军的重重围攻,物资补给线几乎断绝。王德林决定前往敦化,向戴万龄寻求帮助。 戴万龄早就准备好,在接到请求后,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当即召集沙河沿一带的青壮年,动员所有能战斗的人,组成了一支由200多名持枪壮汉组成的队伍。 当王德林抵达戴家时,他并未预料到眼前的阵仗。戴万龄一声令下,曾是戴家农场工人、猎手和家中护院的壮汉们纷纷列队而出,手持枪械,气吞山河。 王德林见状,顿时吃了一惊,连忙拉住戴万龄,低声说道:“万龄,你可不能胡来!这些人只是普通的农民,他们的战斗力不一定能敌得过日军。” 戴万龄平静地回应道:“王兄,你不了解他们。虽然他们是普通百姓,但在国家危亡时,他们愿意为国捐躯,手持的不是农具,而是为了保卫家园的枪械。我的决心比你想象的更加坚定。” 王德林听后,虽然心中依旧震惊,但也为戴万龄的决心所感动。他知道,正是这种民心的凝聚,才是抗战最坚实的后盾。 随着戴万龄的支持,救国军迅速恢复了部分战斗力,在随后的战斗中,他们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戴万龄的决定不仅让救国军得到了所需的物资,还在关键时刻增强了他们的士气。戴万龄带领的“戴家军”也成了当地百姓心中的英雄象征,成为了普通人民参与抗战的重要力量。 但戴万龄和家族的牺牲也随之而来。戴万龄与家人不仅失去了家园,还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他的儿子们,无论是长子戴克勤,还是次子戴克俭、三子戴克吉,甚至年幼的戴克政,都在抗战中英勇牺牲。最终,戴万龄的家族为抗日事业献出了全部,他们的事迹被永载史册。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戴万龄家族的英雄事迹展现了一个民族为了自由和独立所展现出的伟大力量。 戴家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悲壮史,更是中国人民抗战精神的象征。在这场东北的抗日战争中,戴万龄的举家参战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英雄气概,更反映了全体人民同仇敌忾的决心。 (信息来源:今古言堂 2022年08月13日《古有杨家将,今有“戴家军”!戴万龄:全家57口牺牲54人》)

0 阅读:86
小娅说知识

小娅说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