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东亚人,为何日本能在足球和篮球等强对抗项目上,渐渐迈入世界一流强队行列?而我们却一直停滞不前? 这么说吧,中国人的体质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体制。 撇开青训和教育不谈,归根结底就四个字:产业、经济。 一个名堂,当年只有16岁的大迫勇也,就在全国高中足球赛绝杀对手,把人家的队长都踢哭了。转眼间他已是德甲球星,世界杯上更是力压哥伦比亚。 反观他的对手中西隆裕,大学一毕业就进了银行。人各有志,足球不行还能搞金融,日本孩子不愁没有光明的未来。 可在中国,谁敢让孩子不务正业天天踢球?就怕耽误了高考,前途都毁了。 体育看似简单,背后却大有文章。没有健康的产业,哪来优质的配套?没有可观的经济回报,谁愿意投身其中?光凭一腔热血,还真撑不起一个兴旺的事业。 你瞧日本B联赛,球员年入百万不稀奇,分析师十几万刀,领队七八万刀,就是个擦地板的都衣食无忧。 反观咱们CBA,球队法务一年也就十几万,球队领队月薪不过七八千。 给你一个选择,要么去尼克斯当分析师月入一万刀,要么去广东宏远月薪两万,你怎么选? 除非你爱国如痴如狂,不然十有八九都会奔着更高的薪资去。没了人才的支撑,凭几个热血青年就想撑起一个联赛?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制度。没有一个良性的行政架构,再多的钱也是白搭。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管理者要懂得及时退位,给一线人才更多话语权。 川渊三郎搞定了日本篮球,凭的就是这一点。他虽然强势,但只要你有理有据,他也会尊重专业意见。 当初联盟创建,仅一个月他就把主席让贤,专注于国家队建设,这种胸襟气度不得不服。 反观咱们这边,官僚作风盛行。领导们总爱端着架子指手画脚,对专业人士的意见充耳不闻。 本想请个教练提升球队,没想到被校长训斥一顿,要求照着什么"一三五"规划去执行。教练的专业建议在官老爷面前,不过是一纸空文罢了。 所以说回来,同为黄种人的差距,不在基因而在体制。当然,青训教育也难辞其咎。 可没有一个完善的产业链,再好的苗子,没有用武之地也是枉然。唯有打破权力的桎梏,尊重一线人才的意见,完善利益的分配,中国的体育事业才有望迎头赶上。 别动不动就说什么哈日,人家值得学的地方多的是。知耻而后勇,改过方能进步。 扪心自问,想要发展好足球和篮球,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农心杯中韩主将终极大战丁浩有几成胜算?第26届农心杯世界围棋团体擂
【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