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的县城电影票昂贵,这几年越来越突出,尤其今年尤为离谱,一张电影票动辄突破百元,有些三四线城市甚至接近130元,全家人一场电影下来,一亩麦子的收成就给整没了。反倒是像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票价涨幅不大,大都维持在五十元左右,和平时相比差别不是特别大。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很简单。在三四线城市,尤其是偏离主城的乡镇,电影院数量较少,一个县城就那么几家影院,而有些乡镇上,条件好一些,稍微发达一些的,可能会有一家影院,而绝大多数的乡镇压根就没有影院。
春节档和平时有一个巨大的差异就是“人口倒挂”,大城市很多人都回了老家,瞬间成了“空城”,电影院的承载量和平时相比减轻了很多,观众有的选,如果张三家影院贵了,那么我就选李四家,一脚油门的事情,甚至都不需要坐车,一个繁华的路段可能就有多家电影院,这种情况之下,大城市的电影院自然不敢随便加价。
但县城就不一样了,过年了,在外工作的狗剩和二妮们都返回了家乡,农村和县城一下子就成了人口集中的地方,而且这些从大城市回来的人,对娱乐休闲的需求又是最为旺盛的,电影院少,人又多,自然没得选,再贵也得看。
另外,过年看场电影,也逐渐成为过年消遣的重要方式,哪怕是平时没进过电影院的父母和七姑八婶,也会在孩子的簇拥下走进影院,过年看电影图个热闹,贵就贵点吧。
春节档之于县城而言,就是春节一锤子买卖,好不容易迎来黄金时期,怎能不使劲薅两把呢。多多少少还能填补一下平日里的萧条,从这方面讲,倒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电影票价再这样持续涨下去,就是饮鸩止渴了,一旦离观众产生了逆反心理,很可能就会失去整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