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人数创45年新低,中国年轻人更重视爱情和个人感受】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610.6万对 据中国民政部官网发布的《2024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同比减少约20.5%,而离婚登记数则上升1.1%至262.1万对,结婚率在2023年短暂回升后再次下降。心理咨询师肖雪萍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现代人更重视个人感受和爱情,导致结婚率下降,而离婚率上升则与高期待和女性自主意识提升有关。对此,可通过婚姻课程和婚恋观引导进行适当干预。 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再度下探
中国结婚登记数已经连续多年下降。根据民政部的数据,2013年结婚登记数为1346.9万对,之后自2014年起逐年下降,并于2019年跌破1000万对。到2022年,结婚登记数降至683.5万对,首次跌破700万对,连续九年下降。直到2023年,结婚登记数才结束了九连降的趋势,出现了回升。而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在2023年短暂回升后再次跌至低点,该数据不仅低于2023年,也低于回升前的2022年。
肖雪萍认为:“这反映出与过去相比,现在人们更加趋向尊重自己的感受,在婚姻里可能也更加看中爱情的存在。这也是当前人们结婚年龄推迟、结婚热情降低的原因之一。”
她进一步解释道,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开放和人们思想的解放,一部分人开始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爱情在婚姻中的重要性,甚至认为爱情是缔结婚姻的唯一真理。但是实际生活中遇到爱情的概率可能并没有那么高,若是一辈子都遇不到爱情,有些人或许就会选择不结婚。我想这可能也是目前结婚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随着人们对婚姻期待的提升,婚姻中的压力也随之增大。肖雪萍表示:“离婚率的上升除了与人们更加关注个人感受和需求外,也与对婚姻过高的期待值有关,有的人甚至会希望婚姻可以满足自己的全部需求。然而事实上婚姻是承载不了这么多的,一旦过载就有可能导致夫妻关系压力过大和离婚。另外,这还反映了女性自主意识、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关于这种情况是否需要人为进行干预,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如果需要干预,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加以改善;如果不需要,原因又是什么?肖雪萍就此指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人们可以选择追求个人想要的幸福生活,不必忍耐痛苦的婚姻关系。
她表示:“对于当前社会出现的普遍婚姻状况和问题,我认为也需要进行一些干预。因为无论是结婚、离婚还是独生主义,归根结底是人们希望生活得幸福,而如何获得幸福生活,可能是当下所有人都正在探索和试图回答的问题。实际上大家对此都感到很迷茫。”
对此,专家进一步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干预方式可以从多个层面入手。肖雪萍表示:“就干预方式而言,我想或许政府可以在年轻人申请结婚时提供婚姻经营的相关课程和培训,引导他们学会如何经营幸福的婚姻,如何在婚姻中爱自己和爱对方。另外,在社会层面也可以加强婚恋观的引导,提升人们对于婚姻的全方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