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刺激穷人消费,而不是刺激富人消费?经济学家说,80%的社会财富都集中在20%的人手中,所以一个富人的消费远比一千个穷人要多的多,穷人越是没钱,你在刺激穷人消费又有什么意义呢? 信源:观察者网 字塔尖上的人过着与普通人截然不同的生活。豪华的办公楼内,顶层的高管们谈笑风生,享受着豪华的午餐和美酒,而这些餐点的价格足以让一个普通工人辛勤劳作一年。 无论是高档餐厅的奢华摆设,还是一场私人定制的晚宴,都散发着无穷的诱惑,仿佛是在宣示着财富与权力的无上荣耀。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 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奔波在建筑工地、工厂或是街头,辛勤劳作,却依旧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张扬的富贵和奢华对他们而言,似乎永远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农民工每天顶着烈日搬运钢筋、砌砖,收入微薄,却从未得到过多少尊重。 尽管他们为城市的建设贡献了无数力量,却只能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过着艰苦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一顿简单的饭菜便是一种奢望。 在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中,穷人却被不断地鼓励去消费。广告遍布街头巷尾,精美的海报和广告语用尽各种手段诱惑着他们。 手机、衣服、家电,这些本应是富人世界的象征,却通过各种低息分期、信用卡诱惑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每个月的账单让他们不断透支自己的收入,却始终没有摆脱贫困的束缚。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美好,他们不断购买不必要的东西,试图用一时的奢华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而那些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他们的消费方式早已脱离了普通人的理解。富人们的每一次奢华之选,都是对普通人辛勤劳动的轻视。 于是,穷人与富人之间的鸿沟,愈发显得深不可测。 这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穷人要被迫进入这个消费的漩涡?当物质的欲望变成一种诱惑时,普通人的心中早已失去了平衡。 站在金字塔尖的人,掌握着话语权,能够引领消费潮流,而在他们的背后,普通人为了生存,依然在忍受着贫困的压迫。 无论是豪华汽车、顶级珠宝,还是私人定制的衣物和游艇,他们的消费能力几乎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一个富人一天所花费的数额,可能是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甚至十年的收入。 他们的每一笔支出,不仅仅是一种个人享受,更是推动了奢侈品行业和高端市场的蓬勃发展。然而,社会的消费机制并没有将焦点放在富人身上,而是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穷人。 为什么要刺激穷人的消费呢?经济学家曾经提到,社会财富的大部分都集中在富人手中。 穷人即便不断被消费主义的潮流所吸引,他们的购买力却是有限的。即使他们通过贷款、分期付款等方式购买高端商品,也无法真正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 对他们来说,买得起的东西往往只是短期的满足,长期来看却可能导致更深的负债和贫困的恶性循环。 但商家和广告公司却偏偏选择了刺激穷人的消费,因为这比刺激富人的消费要容易得多。 穷人往往缺乏足够的财务自由度和长期投资意识,他们的消费欲望容易受到广告和市场营销的驱动。 通过低利率的贷款、分期付款和各种优惠券,商家可以迅速激发穷人的消费欲望,尽管这意味着他们的收入会被进一步稀释。 反观富人,他们并不需要这种“刺激”。他们的消费方式更多依赖于品位和需求,而不是外界的诱导。 一个普通的工人,走进了一家手机店。看到店里推出的分期付款优惠,他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购买一款高端手机。 虽然他并不需要这款手机,但广告上提到的“优惠限时”、“一次性特惠”等字眼深深吸引了他。 最终,他不仅把自己压得更紧的经济状况放在一旁,还背上了一份沉重的债务。 这一切,恰恰正是商家所希望的——让消费者不断通过消费来“填补空缺”,让财富继续流向那些已经拥有财富的少数人。 而富人,他们的消费早已超越了普通商品的范畴,他们的需求更为独特和个性化,商家并不需要通过刺激他们去购买奢侈品,富人的消费自然而然地为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流动性。 这样一来,经济的增长并不单纯依赖于穷人的消费,而是借由富人支撑起了整个奢侈品市场和高端服务行业。 最终,问题的核心在于:为何要刺激穷人的消费?因为他们是市场的主力军,而富人所带来的市场效应远非短期广告和促销活动能够撼动的。
如果大通缩和大萧条来了,普通人应该怎么做?
【3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