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东亚的工业化探索成功了,而中东的工业化探索大都以失败告终? 这么说吧,因为连基本稳定的政治环境都没有。他们这个地方位置太好资源太好,可是又离强权太近。 东亚工业化过程虽说也是一波三折,但至少社会秩序维持相对稳定,能让工业化的投入持续转化为产出和收益。 而中东这个地缘位置关键、资源富集的宝地,却因为内忧外患而时常动荡。 中东部落林立、教派众多,被殖民者肆意拼凑、任性分割,内部矛盾重重。 二战后中东才1亿人,如今因资源买办主义下的人口爆炸已近4亿,各方矛盾更加激化。 从库尔德人的百年造反到也门南北部落内战,从两伊战争到海湾战争,动辄就是几十万人伤亡。 外部环境也很不友好,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后留下一地鸡毛,而美苏冷战又凭添了火上浇油。从苏联支持的也门政变到美国点燃的伊拉克战火,中东成了域外势力角力的竞技场。 以色列这个钉子户横空出世,更是让阿拉伯国家内外交困。可以说,现代中东就没消停过,频繁战乱让人心惶惶。 工业化的基础是社会稳定,需要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劳动力供给、生产环境。 这在战火纷飞的中东无法实现——你好不容易建了座工厂培训了工人,转眼厂房被炸工人被杀,谁还敢在这片土地投资建设? 再看沙特,资源富裕、人民生活优渥,统治者根本无意推行工业化。因为那意味着社会秩序大变革,王室贵族的统治根基都要被动摇了。 穷则思变,而安逸的沙特统治阶层没有推行变革的内在动因。 与之相比,东亚国家虽说起步阶段国内矛盾也很突出,但在强人政治下还算维持了基本的工业建设环境。 关键是朝鲜战争后美国需要东亚盟友制衡苏联,因而提供了大量的工业援助。 欧美列强当年在美洲、非洲的大肆掠夺换来了工业化的第一桶金,美国在南北战争中摧毁南方也为北方资本家的工业扩张扫清了道路。 而东亚国家得益于冷战环境,在美国的扶持下获得了启动工业化的资本与技术,再加上内部铁腕政策,于是在血泪中实现了工业化的突围。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更为艰辛,没有外部输血,只能对内"榨取"。中共通过土地革命、公私合营打碎旧的社会结构,消灭食利阶层,用他们的资产为工业化积累了原始资本。 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纷纷回国效力。这条道路布满荆棘,但它是当时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唯一出路。 纵观百年工业化进程,中东的探索之路可谓一波三折。域外列强的觊觎干预、中东内部的林立对峙,让工业化道路困难重重。 未来能否突围,还需中东国家睿智应对、域外大国审慎克制,在动荡中寻求和平、谋求发展。只是这条路仍将漫长而曲折。
为何东亚的工业化探索成功了,而中东的工业化探索大都以失败告终? 这么说吧,因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2-13 12:34:25
0
阅读:86
用户12xxx38
以色列工业不发达?还是说以色列不属于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