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在20公里平流层干了件大事,令川普和马斯克如坐针毡:这次麻烦确实太大了!
当地时间2月11日,据美国彭博社报道称,东大首次完成平流层飞艇对2000公里外隐身目标识别测试实验,这是迄今为止全球首次进行平流层红外传感器反隐身测试,这一最新科研成果意味着一种低成本、使用灵活的反隐身防御手段已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美军依靠F-35、F-22、B-21和RQ-180为代表的隐身飞行器轻易入侵他国领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令川普和马斯克如坐针毡的是,美方发展所谓CCA无人作战平台依旧难以与这类反隐身平台相对抗,因为其使用成本和制造成本远低于美军,外界分析认为,这一新技术将彻底改变美军现有隐身武器平台的发展方向,美方将不得不花费巨资在红外隐身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否则美军未来麻烦可就大了。
文章称,国际上新一代反隐身探测平台一般使用多基地雷达或新构型反隐身雷达来实现对敌方隐身飞机的探测,但东大科研人员开创性的使用大型红外传感器阵列(巨型汞镉碲探测器),利用隐身飞机的中波红外辐射信号来找到发现其踪迹。
根据最新公布的测试报告显示,科研人员成功的使用一种巨型汞镉碲探测器构成的红外望远镜,发现了1800多公里外的一架模拟F-35战斗机信号源,该红外望远镜采用一个300毫米直径的光学窗口,被安装在悬停在20公里高空的无人飞艇平台上,通过电池组或电缆提供电力,还可以通过数据线缆进行系留飞艇与地面指挥站之间的数据链路联系。
铜鼓观察相关测试结果,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平流层无人飞艇和大型红外望远镜的使用成本和制造成本完全自主可控,因此,大批量部署低成本无人飞艇红外警戒平台,将可以为所在国提供2000公里的隐身目标预警,这一最新成果意味着一种多样化、多平台和多模式反隐身战术将成为可能。
分析指出通过6个无人飞艇红外警戒平台组成“六角形”阵列,可以大大提高对隐身飞行器目标的预警探测范围,并且还可以构建数千个以微小型飞艇传感器为基础的反隐身 “战术蜂群”,这些飞艇传感器的监视网格相互重叠,可以进一步提高对隐身目标的探测精度和探测距离。并且上述探测数据可以与空中预警机平台、空中反隐身无人机和地面反隐身雷达之间进行数据融合,进一步提高其反隐身威力。
分析人士指出,新型平流层无人飞艇的使用成本极低,它可以在20公里高空或者更高的临近空间盘旋数个月,甚至1年有余,这意味着它不需要像预警机那样,还要进行起降轮换飞行,这大大降低了预警成本。
天空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