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5,日本公斤装大米价格已经突破4185日元(约合人民币201元),

侠女论商业 2025-02-12 16:01:49

2025年1月5,日本公斤装大米价格已经突破4185日元(约合人民币201元),每斤米价高达20元,比同等重量的鸡胸肉还贵,价格稍微便宜的商品米都被抢购一空,唯一剩下的就是福岛的米。日本米价上涨,表面原因是供不应求、供应链不太行,实际上本质原因是日本农业空心化的集中爆发。 数据显示,日本食品自给率仅有38%,这意味着六成以上粮食依赖进口。而作为主粮的大米,本应是自给率最高的品类,却因日本农协的垄断经营陷入畸形市场。这个掌控全国90%大米流通的“农业卡特尔”,在2024年投资亏损1.5万亿日元后,为填补窟窿竟在米荒期间持续出口优质大米,导致国内流通量减少21万吨,直接推高米价78%。更讽刺的是,当政府计划投放储备米平抑物价时,还要设置“一年内回购”条款防止价格暴跌——这哪里是调控市场?分明是既得利益者对民生疾苦的漠视。这种系统性失灵,暴露出日本经济的致命伤。表面看,日元贬值(2024年对美元汇率暴跌30%)放大了进口粮食成本,美国资本做空更是雪上加霜。 但深层次矛盾在于:曾经引以为傲的“匠人精神”农业,早已沦为垄断组织的提款机。农协通过操控种植面积、流通渠道和定价权,将大米从口粮变成金融产品。当老龄化导致农户数量30年减少60%、耕地抛荒率达10%时,这个系统依然沉迷于用“越光米”等高端品种赚取外汇,却对普通家庭的饭碗危机视若无睹。 作为对比,中国2023年粮食总产量6.95亿吨创历史新高,水稻、小麦自给率超过100%,这背后是一套“底线思维”的农业战略。我们建立起了全球最大的粮食储备体系(库存占比超全球一半),实施耕地红线、种业振兴、农机补贴等政策,甚至在2024年启动“盐碱地改造”新增耕地1000万亩。更重要的是,中国始终把主粮安全握在自己手中:三大主粮禁止外资进入生产环节,中储粮体系直接调控市场,这与日本农协放任资本收割民生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日本的米价上涨再次给所有国家敲响警钟:农业从来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命脉。当资本凌驾于民生之上,当垄断扭曲市场规律,再精致的和牛、再昂贵的大米,都不过是空中楼阁。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20%的人口,靠的不是“何不食肉糜”的傲慢,而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清醒——这份清醒,或许正是我们避免重蹈日本覆辙的最大底气。

0 阅读:99
侠女论商业

侠女论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