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红军长征途中,陈士榘所率部队出现二十多名战士失踪的情况。得知此事后,林彪罕见地对这位向来表现优异的营长厉声斥责:“你是营长,你要负责任!”
彼时,红军正被国民党军队穷追不舍,行军异常艰难,缺乏御寒衣物和粮食,甚至连毛主席也曾因物资匮乏而长时间挨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许多战士因饥饿、劳累或疾病而掉队,甚至有人逃亡或牺牲。面对士兵的接连失踪,林彪无法容忍,于是严厉追责。
面对责问,陈士榘无言以对,他清楚这些战士并非逃兵,而是因体力透支无法跟上部队。然而,在严苛的战时纪律下,他依旧被处以禁闭一月的惩罚。听闻此令,陈士榘却毫不在意,甚至调侃道:“那岂不是能不用行军了?找两个兄弟抬着我,岂不美哉?”林彪闻言,不禁无奈地瞥了他一眼,斥道:“想得美,长征可不是养老!”随即勒令他下马步行。
行军途中,陈士榘巧遇毛主席。毛主席见他步行受罚,打趣道:“这态度不错,一点也没偷懒。给你个将功补过的机会,封你当设营司令。”陈士榘受宠若惊,他深知当前红军士气低落,补给困难,若不改善行军策略,部队将面临更严重的减员问题。他苦思多日,最终形成一个设想,随即向毛主席提出建议:“主席,我有个想法,希望您听听。”
毛主席闻言,放慢马速,颇感兴趣地问道:“小陈,你说说看。”
陈士榘沉稳地阐述道:“我认为,我们应当缩短每日行军里程,减少体力消耗,确保战士们的身体状况。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若继续高强度行军,只会加剧士兵疲惫,导致更大损失。”
毛主席听后,若有所思地点头认可。此后,这一策略被军中试行,效果显著。尽管每日行军距离有所缩短,但士兵们的体能状况明显改善,战斗力提升,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亦大幅增强。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决策英明,而陈士榘的见解也极具战略眼光。
1949年,陈士榘凭借卓越的军事才华,率先攻占国民党总统府,成为开国上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与国防建设,投身原子弹、导弹的研发工作,为我国的科技和军事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受到毛主席高度评价。
1995年,86岁的陈士榘在北京安详辞世。对于一名经历长征苦难的红军战士而言,无疾而终,或许是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