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深入剖析全球主流车企的财务报表,特别是聚焦于负债部分时,一个关于车企财务健康的全新视角逐渐显现。这不仅是一次对国内外车企财务结构的系统性分析,更是一次对车企财务稳健性的深度探讨。
汽车制造业的复杂性不言而喻,其供应链错综复杂,采购成本、产能锁定、回款账期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车企负债的天文数字。然而,在这庞大的数字背后,却隐藏着车企财务健康与否的奥秘。
先看国内外主流车企的负债总量,大众集团高达3.2万亿人民币,丰田2.6万亿、通用1.48万亿,负债体量确实惊人。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大国外车企2023年度的总负债均高于当年营收,谈负债要谈企业规模和营收。
当然,这并不代表这三大车企入不敷出。相反,这反映了企业规模的庞大和营业收入的高昂,同时也体现了它们在供应链中的强大话语权。
再看国内三大主流车企,上汽集团、比亚迪和吉利控股2023年度营收均高于总负债,总体看上去要比国外品牌显得健康许多。对比负债体量来看,大众3.2万亿人民币负债是比亚迪6倍还多,丰田2.6万亿负债大概也有吉利控股6倍。
就总负债而言,上汽集团、比亚迪和吉利控股的财务状况都比较良好。对比国外主流车企惊人的负债情况,中国车企良好的财务状况令人欣慰,也为后续发展打好了更扎实的基础。
再来看看“有息负债”这一关键指标。有息负债是指企业需要向金融机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负债。打个比方:车企资金仅能维持公司正常运转,如果需要扩大产线,就需要“外部资金”来支持,获得发展的同时需要向借款方支付利息。
国外品牌有息负债占比最高的是全球第一大车企丰田,高达惊人的67%、福特高达65%、通用亦有59%之多。奔驰宝马大众所代表的德国车其有息负债总和也在40%以上。中国的比亚迪仅为6%,根本不值一提。
中国本土车企有息负债情况分别为:吉利控股24%、长城17%、上汽集团16%。叠加比亚迪全球最低的6%有息负债占比,中国主流车企财务状况明显要好太多了。
回款是供应链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国内车企的情况大相径庭。账期最短的居然是销量最高的比亚迪,仅有128天。当然,上汽集团仅有140天表现也很出色。对比之下,长城和长安账期长达半年左右,赛力斯账期甚至接近一年。
对于车企而言,合作体量的增大,体现在财报上就是应付账款就越大,同时也代表着携手供应链一同成长的力度也更强。上汽集团应付款项2647亿元,比亚迪应付款项1985亿元,是中国车企中表现最好的两家。
数据不会骗人,以上车企表现最好的是哪家显而易见。总体上,中国车企财务健康指数明显优于国外车企。当然,中国车企在规模上和国外巨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随着上汽集团、比亚迪、吉利控股等品牌的持续奋进和全球化布局,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车企将在全球市场上展现出更加强劲的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