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老人桑杰曲巴,将中国实控线向印度推进5公里,他是怎么做到的? 一天,桑杰曲巴刚忽然听见一阵“嗡嗡嗡”的声音。 他抬头一看,一架直升机在头顶盘旋。 飞机落地后,一群全副武装的印度士兵跳下飞机,二话不说就在玉麦最高的山头插上了一面印度国旗。 紧接着,他们还在通往外界的路口设卡,盘查路人,搞得像是自己的地盘一样。 桑杰曲巴脸色一沉,愤怒的向他们提出抗议。 蛮横的印度士兵看了看他,显然没把一个孤身牧民放在眼里,还拿枪比划了两下,威胁要杀掉他们一家人。 这个时候,桑杰曲巴心里明白,硬碰硬不行,得想个办法。 当天,他离开家,徒步四天,连夜翻过5000米的日拉雪山,赶到了驻地向解放军报告情况。 金珠玛米来了,印度士兵溜了,连国旗都没来得及带走。桑杰曲巴将印度国旗扯下后用火烧掉。 其实,这并不是印度第一次在边境问题上小动作不断。 早在1959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西藏叛乱爆发之际,公开要求中国接受其对边界的单方面主张。 尼赫鲁硬说,中印边界早已确定,根本不应再有所争议,尤其是关于中印双方有争议的12万5千平方公里的领土。 其中包括已被印度占领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9万平方公里以及处于中国政府一直管辖下的阿克赛钦地区。 中国方面自然不同意,周恩来总理在1959年9月8日给尼赫鲁的信中驳斥了这一要求,并坚持两国应通过谈判解决边界争端。 然而,印度的立场没有丝毫松动,反而以更加强硬的态度推动边界争端的处理。 更离谱的是,到了1961年11月,印度开始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派出军队对我国领土进行蚕食入侵。 中国步步忍让,印度却步步紧逼,简直把中国当成了软柿子。 最终我国决定发起对印自卫反击战。 1962年的边境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迅速收复失地,印度不得不灰溜溜地撤回。 然而,撤退不代表放弃,他们依旧在边境线上不断试探,一些印度士兵时不时的在我国领土插上印度国旗,再一点点往前挪。 玉麦乡的乡长桑杰曲巴看得很清楚,他知道,如果让他们这样继续推进下去,早晚有一天,玉麦乡会被蚕食,甚至自己的家都会变成别人的驻地。 于是,他选择了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用一生守护我国边境。 此后,他更是将家搬到山底,将藏南中国实际控制线向外推进了5公里。 1964年后,玉麦乡的人越来越少,最终只剩下桑杰曲巴一家。 在之后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和两个女儿卓嘎和央宗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祖国的边境线。 为了守护数千公里的祖国领土,他带着两个女儿,在高原上日复一日地放牧、巡逻。 他的这种坚持,最终得到了国家的认可。政府不仅没有让玉麦乡搬迁,反而开始加大对这里的投入,修建基础设施,派驻干部,鼓励更多人来这里定居。 1996年,玉麦乡终于迎来了第一批“新住户”,从三口之家变成了九户三十二人。 到了2019年,这里已经有了五十多户家庭,人口接近两百人。道路修通了,水电也进来了,甚至连网络都通了。 这一切的变化,桑杰曲巴早已看在眼里。他的坚持,不仅守住了这片土地,也为后代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桑杰曲巴去世后,他的女儿卓嘎和央宗,继承了他的精神,继续在这里守护边疆。 今天,玉麦乡已经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边境小镇,国旗在这里高高飘扬,标语写着“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桑杰曲巴虽然已经不在了,但他的故事,还会在玉麦乡的风里,被后人一遍遍地讲述。 参考信源:爱国守边的桑杰曲巴 西藏日报 2020-10-12
2000年前皇帝的勺子,在香港卖了2200万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