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工兵罗光燮的左腿被炸断,在班长张铭儆惊恐的目光下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2-11 19:15:55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工兵罗光燮的左腿被炸断,在班长张铭儆惊恐的目光下,他把牙关一咬,用一只手撑着地,猛地向雷区纵深滚去,随着一声声的巨响,他献出了自己年仅21岁的宝贵生命。   (信息来源:2023-01-19  新疆党建网——罗光燮:以身排雷的战斗英雄)   1941年,罗光燮出生在四川乐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他因家境贫寒早早尝到了生活的艰辛,然而,1949年乐至解放,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解放军剿匪安民的场景,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理想的种子。   他渴望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保家卫国,成为像董存瑞那样顶天立地的英雄。   童年的罗光燮积极参加儿童团,站岗放哨,甚至协助抓捕逃跑的地主,这些经历都展现了他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在合作社当饲养员的时候,他尽心尽力,把牛养得膘肥体壮,还积极宣传党的政策,这些都为他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打下了基础。   罗光燮的参军之路并不平坦。   他曾两次报名参军,却都因为年龄和体检原因被拒之门外。   即便如此,他心中的激情并未熄灭,反而变得更加强烈,更加坚信自己的梦想。   1960年8月,他终于如愿以偿,穿上军装,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来到新疆莎车县的工兵连后,罗光燮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   他努力学习军事知识,活动里总活跃着他的身影,很快就在军事方面显得特别出众。   在一次40公里越野比赛中,他一举夺魁,展现了惊人的耐力和毅力。   他不仅是“五好战士”,也是“技术能手”,在部队里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赏。   当时的国际形势并不平静。   中印边境冲突不断升级,印军屡次挑衅,侵占我国领土。   罗光燮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要赶往喀喇昆仑前线执行任务。   在高海拔的雪域高原,他参与了防御工事的修筑,并负责向哨所运送物资。 高原环境恶劣,但他从不抱怨,每天背负比规定多一倍的粮食,甚至将自己宝贵的水送给前线的战友。   他在日记中写道:“为了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我愿意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甚至鲜血和生命。”   这简单的话,却透露出他高尚的追求和坚决的信心。   1962年10月,中印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罗光燮和战友们一起,冒着枪林弹雨,一次又一次地完成爆破任务,为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   为了更好地操作爆破筒,他摘下了厚重的大头皮鞋和保暖手套,结果手冻得不行。   尽管连长让他撤回医院治疗,可他还是拿着出院证明悄悄地回到了战场。   他的双手先后两次冻伤,但他依然坚持战斗,毫不退缩。   1962年11月18日,罗光燮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攻占印军的一个重要据点。   这个据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印军还在阵地前沿布设了大面积的雷区。   战斗一开打,我军突击队被地雷和敌人火力压着打,损失挺大。   几名工兵战士试图排雷,但都英勇牺牲。   危急时刻,罗光燮挺身而出。   他手握爆破筒,冲入雷区。   他脚下的地雷突然炸开,把他的左腿炸断了,爆破筒也滚到山下去啦。   他努力忍受着剧烈的疼痛,勉强爬起身,结果发现自己根本站不稳。   他知道,如果不能及时开辟通道,战友们将面临更大的危险。   他环顾四周,没有可以用来排雷的工具。   紧急关头,他突然做出了一项惊人的选择。   他用尽全身力气,向雷区深处滚去。   “轰!轰!轰!”   一连串的爆炸声响彻山谷。   罗光燮用身体为战友们打通了生路。   战友们踏着罗光燮用生命开辟的通道,冲向敌军阵地,最终攻克了这个重要的据点。   罗光燮的壮举,为这场战斗的胜利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罗光燮牺牲后,战友们悲痛万分。   他们亲眼看到了他那么勇敢,被他那种精神劲儿给镇住了。   部队党委批准他成为党员,还给他记了一等功。   196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他的名字,与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的名字一起,被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罗光燮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战斗英雄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信仰、勇气和牺牲的故事。   他用生命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他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激励我们为民族复兴梦不懈奋斗。   罗光燮烈士如今被安放在新疆叶城的那座烈士陵园里。   每逢清明节、八一建军节和烈士纪念日,都会有很多人前来祭奠他,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怀念。   喀喇昆仑的冰雪见证了罗光燮的英雄壮举,也见证了无数戍边战士的坚守和奉献。   他们沿着英雄的足迹,守护着祖国的边疆,守护着人民的安宁。

0 阅读:0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