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四川,一女子刚生完孩子3个月,丈夫突然对她说:“咱们去旅游吧,”妻子欣然同意,没想到,到了目的地,妻子傻眼了,谁料,正在这时,丈夫却说:“我不想走了,你自己回去吧。” 2000年四川甘孜的塔公草原,这片海拔3800米的土地,原本只有一些坚韧的牧民和荒凉的景色。 对许多人来说这个地方并不值得一提,甚至因其恶劣的自然环境而被远离,然而胡忠带着妻子谢晓君和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塔公草原尽管风景如画,但高原的气候极其恶劣,寒冷和缺氧让每一次呼吸都变得困难,妻子谢晓君对此充满了疑问,为什么要将他们的小家庭带到如此偏远、艰苦的地方。 这一切的谜底也随着他们到达当地的一所学校后揭开了,学校的环境异常简陋校舍破败,孩子们穿着简单,然而那双充满渴望的眼神,深深震撼了胡忠和谢晓君。 这些孩子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与日俱增,这一刻胡忠下定决心,不再回去而是决定留下来,为这些孩子们做些什么。 胡忠曾是一名城里的化学老师生活平稳安逸,直到有一天他读到了一篇关于“百名孤儿期待教师”的新闻报道,这篇报道深深触动了他。 那一刻他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再仅仅满足于个人的安稳,而应该为那些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孩子们做点什么,于是胡忠决定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这些孩子们的命运。 谢晓君看到丈夫满是决心的眼神,尽管心中有不舍和疑虑,但她很快理解了丈夫的决定,面对这片破旧的学校和孩子们那渴望的目光,她感受到了深深的责任。 于是她决定支持丈夫的决定,虽然她和孩子要先回去,等孩子稍微长大一些再一同回到这里。 在这片荒凉的草原上胡忠迎接了无数挑战,高原反应、恶劣的气候、简陋的条件,让他的生活充满了艰辛。 孩子们的教育更是困难重重,许多孩子甚至连普通话都说不清楚,胡忠没有退缩而是以无比的耐心和爱心,一步步帮助这些孩子们克服困难。 他教他们读书写字陪伴他们玩耍,给他们带去了温暖与希望,渐渐地孩子们把胡忠视作父亲,亲切地称呼他“阿爸”。 三年后谢晓君辞去了城市的工作,带着三岁的女儿来到了高原与丈夫一起支教,谢晓君也深知这些孩子们需要关爱。 她细心地照顾每个孩子,辅导他们唱歌跳舞教他们普通话,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她的到来为孩子们带去了更多的温暖和欢乐。 可这并非一条平坦的道路,胡忠、谢晓君和孩子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高原上气候变化莫测,生活必需品匮乏,医疗条件更是十分简陋。 而胡忠的身体也因长期的高原生活而变得愈加虚弱,但胡忠和妻子从未想过放弃,尽管艰难但他们明白自己不仅仅是老师更像是亲人,是这些孩子们的希望和支柱。 在22年的岁月里胡忠夫妇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成长,许多曾经在他们怀抱中学习和成长的孩子,如今已经成为了自己的老师,带着他们所学的知识和爱回到了家乡,为更多的孩子们传递温暖与希望。 这段22年的支教之路是艰辛的,但却充满了收获和喜悦,胡忠夫妇不仅改变了134个孩子的命运,也感动了整个社会,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用知识点亮孩子们的人生。 这也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看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仅属于他们,更属于所有为改变贫困地区孩子命运而努力的支教工作者,希望更多人能够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更多孩子带去希望的光芒。 信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2012-02-24——胡忠、谢晓君“真心为教”师德报告
那年,母亲带着我去二舅家借过年钱,话还没说完,就被二舅妈一顿挖苦,最后钱没借到,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