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北京,一女子遇电话诈骗,称她涉嫌拐卖儿童,骗子一套话术下来,说了20多分钟了,见女子仍不上当,骗子气到大喊大叫:“你不要在这儿尝试挑衅公安机关,否则那个后果你承担不起,听懂了吗?” 这一天北京的李女士像往常一样接听了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名自称是“北京市公安局侦查员”的声音。 对方用一种权威且熟悉的语气准确地说出了李女士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这些信息让李女士一时间有些紧张。 紧接着电话中的“侦查员”表示李女士涉嫌“拐卖儿童罪”,并告知她需要接受隔离审查,对方还警告李女士,在此期间必须严格保密不允许告知任何人包括家人,甚至不得挂断电话。 这些内容听起来充满威胁,通常能让不少市民感到恐慌,然而李女士的反应出乎意料,尽管她的个人信息被准确地告诉了对方,但她并没有立即产生恐慌,反而冷静下来开始与对方展开对话。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李女士并没有轻易相信对方的话而是开始主动询问对方一些细节,她一方面保持冷静,一方面注意观察电话中的语气和细节。 她反复向对方询问案件的具体细节和证据,同时在心中快速分析情况,李女士知道若真有警方的调查,一定会有正规的流程而不会通过电话简单地通知她隔离审查。 她还开始对电话中的细节提出质疑,比如询问为何没有正式的文件通知又为何被要求保密,对方的回答越来越模糊,语气也逐渐显得急躁。 李女士始终保持镇定没有轻信对方的言辞,而在她心中警觉的念头已经开始浮现,这很可能是一起诈骗案件。 经过长时间的对话骗子显然开始意识到李女士并没有按照他们的预期上当受骗,而是越来越质疑对方的身份和意图。 骗子的情绪开始变得急躁语气也变得更加严厉甚至有些威胁,李女士依旧保持冷静,继续与对方对话。 当李女士提到要联系社区民警时电话那头的骗子终于露出了马脚,对方的情绪瞬间失控,开始在电话中大声喊叫明显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李女士并没有因为骗子的情绪而感到恐慌,她迅速挂断了电话并向自己的社区民警求助,通过民警的帮助,她确认了自己并未卷入任何违法案件,骗子的电话完全是一次有预谋的诈骗。 其实李女士遇到的这类诈骗案件是近年来较为常见的“冒充公检法”类诈骗,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民的个人信息,然后通过电话或短信等方式进行诈骗。 骗子的目标通常是通过制造恐慌,让受害人失去理智从而顺利骗取钱财或其他有价值的东西,这类诈骗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了受害人的心理弱点,对法律和权威的恐惧。 诈骗犯往往通过对方的个人信息进行精准套话,制造出一种“知己知彼”的假象,让受害人产生信任感,同时他们常常要求受害人保持沉默避免告知亲友,增加了受害人的孤立感,使得骗局更加难以识破。 这起事件也很快在网络上传开,网友们纷纷对李女士的应对表示了高度的赞赏,有网友表示,李女士反应太快,完全没有被骗子的威胁所吓倒,通过她的故事,我也学到了如何面对这类电话,以后接到类似电话我也不会轻易相信。 也有网友提出,虽然我们平时经常听说这种诈骗手段,但还是有很多人由于害怕被误认为犯罪而选择妥协,这也说明了我们在平时应该加强法律知识和防骗意识的普及。 李女士的冷静应对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应时刻保持警觉,尤其在接到不明来电时更应保持冷静。 通过李女士的智慧应对,我们再次看到了诈骗犯的狡猾与卑劣,也看到了普通民众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展现出的冷静与应对能力,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保持冷静、理智,防范各种诈骗,保护自己的财产和个人安全。 信源:央视新闻2025-01-10——说了20分钟对方不上当骗子气到大叫!女子一句话让他彻底破防
今年1月北京,一女子遇电话诈骗,称她涉嫌拐卖儿童,骗子一套话术下来,说了20多分
初六睡不醒社会
2025-02-07 16:09:38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