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志愿军成功捕获一名间谍。然而,这次的捕获行动与之前有所不同。此前,志愿军捉拿的间谍大多身携可疑物品潜入阵地,而这名间谍却没有携带任何明显的间谍工具。这一异常引起了志愿军战士的警觉。 当志愿军战士准备将这名间谍押送至俘虏营时,突然,一名战士发现间谍胸前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动。“站住,站住!”战士立刻举枪对准间谍,呼喊道:“他的胸口有异物,快检查!”另一名战士迅速上前,将间谍的衣物掀开,从他胸口处竟然发现了一只活鸽子。经过全身搜查,未再发现其他异常物品,志愿军将间谍暂时单独关押。 随后,志愿军将鸽子交给了反间谍小组组长丁公量。丁公量仔细观察鸽子,发现它的脚上绑着一个环,环上刻有“朴公”两个字。这一发现令丁公量心生疑虑,他立即意识到,鸽子与间谍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丁公量要求带着鸽子前往关押间谍的地点,直截了当地询问间谍与鸽子的关系。最初,间谍保持沉默,带着轻蔑的神情看着丁公量。丁公量见多识广,心知这个间谍不会轻易开口,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取下鸽子脚上的环,开始用流利的韩语与间谍交流。“朴公,你应该是来自韩国吧?”丁公量以他多年的反间谍经验,确信这名名为朴公的间谍很可能是被派往美军阵营的。 面对丁公量的询问,朴公显得有些慌张,尽管他经验丰富,但眼前的情形让他感到极为紧张。尽力保持冷静的他,通过不断调整坐姿来掩饰心中的不安。此刻,心理战开始显现,双方的较量进入了更为微妙的阶段。
1952年初冬时节,志愿军第27军81师243团1营准备奉调回国,营参谋长黄万丰
【5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