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新疆的冬天,一个头戴花巾的维吾尔族女子见到一个带着破旧帽子的11岁汉族女孩,女孩正在垃圾桶旁翻找吃的,女子觉得可怜,便将女孩带回了家中,这个举动改变了女孩的命运,也让他走进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 寒冬腊月,西北风呼啸着穿过新疆南部一个小村庄的街道,街上空无一人,只有一个瘦小的身影蜷缩在路边的垃圾堆旁,这是一个约11岁的汉族女孩,她叫王淑珍。 王淑珍在垃圾堆里翻找着,希望能找到一些残羹剩饭充饥,自从父母因为一场意外去世后,她就和三个年幼的弟妹流落街头,靠乞讨和捡垃圾为生。 正当王淑珍埋头寻找食物时,一个身影悄然来到她面前,抬头一看,是一位身穿红色棉袄、头戴花头巾的维吾尔族中年妇女,她目光慈祥,脸上带着温柔的微笑,正用一种怜惜的目光注视着王淑珍。 "孩子,你在找吃的吗?跟阿姨回家吧,阿姨给你做好吃的,"妇女用略显生涩的汉语说道,她蹲下身子,想要摸摸王淑珍的头,却看见她头上的帽子脏得厉害,王淑珍有些害怕地瑟缩了一下,但很快就被妇女温暖的目光所感染,她点了点头,决定跟着这个陌生人走一趟。 妇女带着王淑珍来到了一个小院,推开厚重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简陋却散发着烟火气息的家,院子中央的炉子烧得正旺,几个孩子正围坐在一起吃着馕饼。 "快进来,别在外面冻着,"妇女招呼王淑珍进屋,又转身从锅里盛了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递给她,王淑珍接过汤碗,瞬间被暖意包围,汤里的羊肉香味让她的肚子咕咕直叫,她狼吞虎咽地喝了起来。 很快,碗底便见了底,这是王淑珍几个月来吃过的第一顿热乎饭,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她感动地说不出话来,妇女拍了拍她的后背,温言安慰道:"孩子,别哭,吃饱了才有力气,以后,你就留在这里,阿姨来照顾你。" 王淑珍这才打量起屋里的其他孩子,有男有女,大约有七八个,年龄分布从几岁到十几岁不等,但奇怪的是,他们看起来都不太像这家人,穿着打扮也不尽相同。 "他们都是阿姨收养的孤儿,"妇女仿佛看出了王淑珍的疑惑,"现在,你也是这个家的一份子了。" 原来这位善良的维吾尔族妇女名叫阿尼帕,她家境贫寒,丈夫阿比包是一名警察,收入微薄,即便如此,阿尼帕还是先后收养了9个无家可归的孩子,其中就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尽管生活常常入不敷出,但夫妻俩舍不得让这些苦命的孩子在外面受冻挨饿。 就这样王淑珍在阿尼帕家住了下来,她第一次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父母般的关爱。 第二天一早,王淑珍将昨晚的经历告诉了阿尼帕,她声音颤抖地说:"阿姨,我还有三个弟弟妹妹,他们和我一样,在外面讨饭,我很担心他们……"话音未落,泪水就涌了出来。 阿尼帕心疼地抱住王淑珍,轻声安慰道:"孩子,别担心,阿姨这就去找他们,咱们家虽然穷,但只要还有一口饭,就不会让他们挨饿受冻。" 当天傍晚,阿尼帕就带着王淑珍的三个弟妹回到了家,看着骨瘦如柴的几个孩子,阿比包的眼圈也红了,他拍了拍阿尼帕的肩膀,坚定地说:"老婆,你做得对,咱们再穷不能穷孩子,一定要让他们健康长大。" 就这样阿尼帕家又多了四张嘴要吃饭,为了补贴家用,阿比包毅然辞去了警察的工作,跑到铸造厂当起了搬运工,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阿尼帕则打几份零工,除了打扫街道,还帮人缝补衣服。 夫妻俩省吃俭用,把仅有的钱都用来买米买面,保证孩子们三餐不断顿,然而生活的磨难远不止如此,由于长期流浪,王淑珍的头上长了癞疮,破帽子和头皮都粘在了一起,脓水混合着血液,发出阵阵恶臭。 为了给王淑珍治病,阿尼帕四处寻医问药,甚至不惜卖掉家里唯一值钱的缝纫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阿尼帕的精心照料下,王淑珍的头疮终于慢慢好转,头发也重新长了出来。 岁月如梭,转眼十几年过去,王淑珍和弟妹们都长大成人,如今的阿尼帕家,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家庭。 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四个民族的孩子亲如手足,其乐融融,村里人都亲切地称阿尼帕为"最美妈妈",赞她是民族团结的楷模。 2009年,阿尼帕荣获了感动中国人物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新疆"最美妈妈",在领奖台上,她激动地说道:"孩子们是我生命的全部,是他们教会了我什么叫大爱无疆,我这一生,无怨无悔!" 时至今日,阿尼帕的事迹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广为流传,她用博大的母爱,温暖了一个又一个流浪儿童的心灵,用无私的奉献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赞歌,人们说,她不仅仅是孩子们的母亲,更是这片大地上最美的天使。 信息来源:《阿尼帕妈妈-不管哪个民族,都是一家人!》榕蔚
正月初五,我背着儿子儿媳,悄悄给远嫁河北的女儿打去了电话,让她今年别回娘家了,直
【5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