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界常提到的民国时期的赫赫有名的两封特殊电报:“铣电”“艳电”究竟是什么内

蛋黄果情感 2025-02-11 15:50:29

中国史学界常提到的民国时期的赫赫有名的两封特殊电报:“铣电”“艳电”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何叫这么个名字呢? “铣电”,一般指所谓的蒋介石1931年8月16日致张学良命令其对日不抵抗的电文,据说其内容为: “北平。张副司令钧鉴。绝密。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中正。 ”艳电,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一般特指汪兆铭(即汪精卫)叛逃到越南河内后于1938年12月29日由林柏生代为发表致蒋介石的电报式声明,表示其支持对日妥协的政策。 那么为什么这两封电报耍称“铣”电、“艳”电呢?这得从清未引入的西方电报系统说起! 初期发电报是按字计费,费用很贵!而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要表述一个具体日期得用八个字,为了简化,清未状元洪钧发明一套以地支十二字表示12个月,以传统韵目(平水韵)中的30个字代指一个月30天的电报纪日方法(如下表),也叫韵目代日法。因后来采用公历,有31天,就在原30个韵目字的基础上又加一个“世”(或引)字代表每月的第31天。这样几月几日只用两个字就表述清楚了。如果一个月内多次发电,月份都可省略,只用一个韵目字代表日子即可。 象民国时许克样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屠杀共产党人,这个“马”日即是指1927年5月21日。 同样的,上文提到的“铣”电,是指1931年8月16日,而“艳”电别指1938年12月29日!这在下表中一目了然! 士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作战电报中多用此方法,平日看战争体裁的影视剧有时能看到!

0 阅读:0
蛋黄果情感

蛋黄果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