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全民智驾后 国内各大车企智驾的发展预测》
昨晚的比亚迪发布会加上前天的长安,彻底把国内智驾的火点燃了,吉利也宣布3月要开智驾的大会,往年的开年,都是新车降价,什么“冠军版”,“真香版”点燃开年的局面,今年变为智驾开年了,接下来会如何走,我在新出行APP社区里聊聊:
1:今年开始,智驾的发展非常明显的会从一个方向,变为两个方向。
之前的一个方向就是不断的技术进步,从高速到高快,到城区,到无图,到端到端,一门心思就是技术进步。
今年两个方向:一个依然是技术进步,端到端到L3进步;一个是全民普及,把高快泊车的智驾普及到所有的车上,甚至包括一些燃油车。
2:先说第二个方向。
全民智驾的前提是成本,今年有2个重要的芯片,一个是英伟达的Orin N,一个是地平线的J6,这两个的成本都非常低,70-80美金都可以批量采购到,加上域控制器,如果能甩开德赛自己做,成本更低,加上摄像头传感器啥的,没多少钱,软件算法可以采购,也可以自研,基于Rule base的规则算法做高快,其实现在不难了,这也是比亚迪长安等,都能自研做出来的原因,找之前百度Momenta或者其他蔚小理出来的人,都可以带团队做出来。
在成本低的基础上,把高快泊车的智驾普及到所有车上,会迅速让很多普通人,人生第一次接触智驾,在高速上开始嗨起来,在泊车的时候嗨起来。
这样做的风险也是有的,基数大了后,事故率和因为智驾带来的伤亡人数肯定也会增加,这需要主机厂谨慎的测试,稳妥后再逐步上车。特别是这部分保守人群,对智驾的使用和接管都比较陌生,更容易出事故,这里新出行特别警示大家,特别是家里的中老年亲戚买了这种车,需要提醒,这是一个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
3:余承东今天说的那个唯一论,我个人不太支持。
打电话有网络就行,上网必须5G。
我觉得智驾是需要一步步迭代的,先进的车企和品牌,肯定是想竞争都是技术压制,就好像美国海军强大,恨不得各国都军备竞赛研发航母,最后拖死苏联。但人们对智驾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一个3G上网的智驾时代,对用户是有意义的,高速先体验一下,体验一下接管,体验一下冷汗指数,体验一下自动变道的惊吓,然后再过渡到城区,这是有意义的。
更何况,现在最先进的城区端到端的车,在高速上的体验,其实并不比很多Orin N做出来的车好多少,端到端运用在高速上,有多少?大家自己内心都清楚。
4:接下来的技术演进。
华为1月20日左右的尊界技术大会,应该就会发布ADS 4.0,这依然是领先国内的智驾技术,不仅是软件也包括硬件,包括尊界上那些TOF摄像头和背后的芯片算力的提升。但真正上车,推送估计也是年中了。
何小鹏也说了,今年年中会上线V6大版本,年底才是L3大版本,而且后者需要硬件的大升级,估计是第一台混动G01上吧,这是小鹏的旗舰,那肯定有旗舰的技术和硬件。
理想苦等Thor,但5月的Thor只是低端的版本,所以一开始只能上i6,估计也是下半年上理想的旗舰车型,到时候智驾也是同时搭载最强最新的技术,今年理想的智驾会更注重安全。
5: 蔚来小米等车企也会努力追赶,momenta元戎这两个国内最强的智驾供应商也是准备好了智驾的弹药,但两家的方向有所不同了。
momenta(魔门塔)更注重智驾的普及,他们在广丰日产广本上汽广汽等合资车企自主品牌上,拿到了60-70台车的定点,比亚迪的A B 应该也是魔教,这些更主要是普及,它并没有基于英伟达Thor等最新的平台投入大规模的研发,而且他们还有自己的芯片,也是一个平衡和权衡,更重视成本。
而元戎明显更注重前瞻技术的演讲,周光眼睛中都是AI和未来,元戎的技术会基于英伟达Thor平台有最新的研发,不惜牺牲了一些定点的短期利润,而未来这些技术又可以反哺到更低平台上应用。
最后:
2025后,智驾就不是一个配置,而是一个类别。
有智驾的车是一类,没有的是另外一类。
智驾拼的就是人,而且99%取决于领导带头人+智驾研发一把手,这两个人懂,会推进,这个品牌的智驾一定牛B!
李想+朗博,何小鹏+力耘,都是类似的组合,其他想做好的,都加强学习和找人吧!
找一个AI时代的智驾人,还是找一个Rule base时代的规控智驾人,也决定了你公司智驾的天花板在哪儿!
一条缸里的鱼,
偶尔瞥见了电视里的海......
好羡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