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谢晋元儿子谢继民,祭奠父亲时,一张珍贵的留影,父亲牺牲的时候他才5岁,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父亲的哀思。 谢继民对父亲的记忆始终交织着两种情感:一面是母亲口中顶天立地的抗日将军,一面是相框里永远穿着军装的陌生身影。每天晚饭后,母亲凌维诚总会用潮汕方言讲述八百壮士守卫四行仓库的故事,说到谢晋元带领士兵用血肉之躯抵挡日军进攻时,油灯下的眼睛总是亮晶晶的。可当小继民问起"阿爸手掌有没有茧子"、"爱不爱吃客家酿豆腐"时,母亲却只能对着泛黄的照片沉默。 淞沪会战前,谢晋元把怀孕的妻子送回广东梅州老家,不久谢继民出生,他生下来就没见过父亲。在蕉岭县的小山村里,他跟着母亲种地砍柴,常看见母亲半夜对着上海方向抹眼泪。有次货郎带来印着父亲照片的报纸,他偷偷剪下来贴身藏着,直到纸片磨成了毛边。 1945年抗战胜利那天,谢继民攥着父亲遗留的怀表坐船回上海。望着外滩的高楼,他突然明白父亲当年为何宁死守卫这片土地。 后来他在纺织厂当会计时,总把算盘打得噼啪响——母亲说过父亲打仗时炮弹壳落地的声音也是这般清脆。八十年代当上厂长后,有记者想采访"谢晋元之子",他摆摆手:"父亲是民族英雄,我只是普通劳动者"。直到2010年整理遗物时,儿女才发现他珍藏着一枚生锈的"孤军营"徽章,别在父亲那件早已褪色的军装衬衣上。
2013年,谢晋元儿子谢继民,祭奠父亲时,一张珍贵的留影,父亲牺牲的时候他才5岁
碳水之都的少年
2025-02-11 01:19: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