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9岁的保姆刚洗完碗,主家从小看着她长大的大儿子突然开口:“您年纪大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2-10 21:21:44

1998年,79岁的保姆刚洗完碗,主家从小看着她长大的大儿子突然开口:“您年纪大了,我们打算再请个保姆,”老人听后愣了一下,低头默默收拾行李,自言自语道:“是啊,我老了,该离开了……”大儿子一听,顿时一惊,赶忙上前拉住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19年的四川农村,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高玉清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家,贫穷如影随形,她从未享受过半天的学堂教育,童年的记忆里只有无尽的劳作。   十六岁那年,父母为她寻了一门亲事,彼时的高玉清,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背负着家人的期望,嫁入了一个同样普通的农家,丈夫待她温柔,婚后不久便得子,生活虽然清贫,却也其乐融融,然而好景不长,天灾人祸接踵而至,丈夫和两个年幼的孩子相继离世,留下她一人在人世间孤苦伶仃。   更令人心酸的是,曾经和睦的婆家开始将她视为不祥之人,流言蜚语如跗骨之蛆,最终将她逼离了这个生活多年的家,颠沛流离中,她不得不以乞讨维生,栖身于荒废的屋檐下,靠着路人的怜悯度日。   在她最绝望的时候,机缘巧合下遇到了许曼云一家,这个偶然的相遇,成为了改变她一生的转折点。   初到许家时的高玉清,像一只惊弓之鸟,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每一步,但许曼云夫妇的平等相待,让她逐渐卸下了心防,在这个家中,她不必称呼“太太”“少爷”,更不必独自在厨房用餐。   随着时间推移,高玉清渐渐成为了这个家不可或缺的一员,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料着许家的子女,将全部的母爱倾注在这些孩子身上,每当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她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总会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许家因故遭遇变故,生活陷入困境,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高玉清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的积蓄,甚至变卖了仅有的一只金手镯,只为了给孩子们买些肉食,补充营养,她常常自己省吃俭用,却从不让孩子们挨饿受冻。   堂前的落叶被风卷起,惊醒了沉浸在回忆中的高玉清,她抹去眼角的泪水,继续收拾着行囊,此时的她还不知道,命运即将再次向她展示生活最温暖的一面。   黄昏的阳光愈发黯淡,房间里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就在高玉清收拾最后一件衣物时,许家大儿子匆匆推开了房门,当他看到满屋的行李和老人泛红的眼眶,瞬间明白了什么,原来,他说要另请保姆照顾高玉清的一番好意,却被误解成了要将她赶走。   这个误会揭开后,高玉清怔在原地,苍老的面容上写满了难以置信,原来,许家子女是想为她请一位专门的照料者,让她能够安享晚年,这一刻,她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夺眶而出。   在那段最艰难的岁月里,高玉清不仅以实际行动支撑着这个家,更用她那颗善良的心温暖着每一个人,她会在寒冷的冬夜里,悄悄往孩子们的被窝里塞上热水袋;会在春日的清晨,踏着露水去采摘野菜,只为给孩子们熬上一碗鲜美的汤。   许家的变故终于熬过去了,但高玉清依然保持着勤俭持家的习惯,她总说:“再富的日子也经不起造,省下来的钱可以给孩子们添件新衣裳,”这样的话语里,浸润着一位母亲般的深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玉清的身体每况愈下,但她仍坚持料理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许家子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轮流陪伴她就医,细心照料她的饮食起居,在他们心中,高玉清早已不是一个普通的保姆,而是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亲人。   特别是许家的三女儿,更是将高玉清接到自己家中悉心照顾,每天清晨,她都会推着轮椅带高玉清去小区里晒太阳,听她讲述往事,那些或苦或甜的回忆,串联起一个平凡女子不平凡的一生。   在高玉清96岁那年,她因病瘫痪在床,许家子女轮流守护在她身边,就像她当年守护他们一样,尽管身体饱受病痛折磨,但每当看到许家人团聚在自己床前时,高玉清的脸上总会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高玉清用她的付出和坚守,诠释了一个朴素的真理:真情无价,大爱无疆,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一颗真诚的心温暖了一个家庭;她没有显赫的身份地位,却赢得了超越血缘的亲情。   在许家的相册里,高玉清的身影从未缺席,她不是站在角落里的仆人,而是与家人并肩而立的亲人,岁月为她刻下了皱纹,却也镌刻下了一段跨越阶层、超越血缘的真挚情缘。   信息来源:新浪网——成都有个93岁“桃姐”

0 阅读:72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