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红军干部凌福顺就义前,敌人拍下了这英勇的一幕,只见他赤裸着上身,身体被四寸长的铁钉牢牢钉在十字架上,刽子手毫不留情,在他身上实施了两个小时的暴行,直至他昏迷过去。 (信息来源:2018年08月31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刑架上的英雄) 一张旧照片,画面中有个被绑在木架上的轮廓,眼神很犀利。 这是凌福顺,一个你可能从未听闻的名字,却是一个你应该记住的名字。 凌福顺的童年,浸泡在苦涩的底层生活中。 他出生在一个赤贫的雇农家庭,三岁那年,父亲的意外失明,让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 地主无情地解雇了父亲,断了这个家庭的唯一经济来源。 母亲被迫放下尊严,四处乞讨,只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五岁时,凌福顺眼巴巴地等妈妈做饭,因为饿得难受,不小心把滚烫的开水打翻了,额头上留下了一道难看的疤,好像提前预告了他以后会挺不容易的。 十三岁那年,凌福顺的妈妈不幸因病离世,从那以后,他就成了个没亲人靠的孤儿。 为了生计,他只能孤身一人四处奔波,在社会最底层艰难挣扎。 他在杂货店当过学徒,学过吹唢呐,甚至做过沿街叫卖的小贩。 这段经历让他意志更坚定,同时也让他对社会的不平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段动荡不安的日子,在他心里种下了反抗的种子,等着机会发芽。 二十岁时,凌福顺通过亲戚的引荐,加入了当地的保安队伍。 这份工作,或许在他看来,只是一份糊口的差事。 时代风云突变,他很快就被卷入了革命的潮流之中。 次年,他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这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他原本灰暗的人生,他加入了共青团,成为一名革命者。 1934年,闽东地区革命形势高涨,党组织决定发起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成立地方武装力量,反抗国民党的统治。 凌福顺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请缨担任起义副指挥,展现了他过人的胆识和领导才能。 过了段时间,那帮起义军变成了游击队,凌福顺成了队长,从此成了武装斗争的领头人。 赣东红军进入闽西作战,接连攻克两座县城,极大地鼓舞了闽东地区的革命力量。 凌福顺瞅准机会,带着游击队紧密配合红军,时不时给国民党保安团来点小麻烦,还到处贴标语,批评那些落后的封建思想和那些剥削人的大老板。 革命的风头正劲,吓得那些反动势力都怕了。 然而,红军主力西进后,福建地区的革命武装力量不得不独立面对国民党的反扑。 党组织派特使到凌福顺的游击队传达指示,鼓励他们坚持斗争。 凌福顺立誓,不管怎样都要跟着革命走,绝不变节。 接下来的两年,是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时期。 凌福顺带领着游击队,以深山密林为依托,与敌人展开周旋。 他们把大目标拆成小部分,灵活应对,一次次击败了敌人。 为了对付凌福顺,国民党在凌福顺的家乡周边增派了一个加强排的兵力,打算像守株待兔那样等他上门。 然而,凌福顺将计就计,将部队分散成若干小组,不断袭扰敌人,使敌人疲于奔命,最终不得不撤离。 萧家岭伏击战,是凌福顺军事才能的集中体现。 他巧妙地利用地形优势,伏击了追击红军的国民党保安团,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这一战,让凌福顺名声大噪,也让他成为了国民党的心腹大患。 1936年4月,凌福顺前往闽北筹集经费后返回周墩。 他在浦源村附近不小心被敌人盯上了。 国民党保安团闻讯后,立即派出大批兵力前往围捕。 凌福顺寡不敌众,最终被捕。 凌福顺被抓后,遭到了严酷的刑讯逼供。 敌人试图从他口中获取党组织和游击队的秘密,但凌福顺始终坚贞不屈,守口如瓶。 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他硬是没把革命信念给松口。 他知道,自己肩负着革命的重任,绝不能出卖自己的同志。 1936年4月25日,凌福顺被押赴刑场。 在周墩西门外,他被绑在木架上,敌人对他施行了惨无人道的凌迟之刑。 刽子手拿着刀割他,凌福顺痛得要命,但就是没松口。 各位父老乡亲,别怕死,我凌福顺不怕,革命精神会永存,不会消失! 最终,凌福顺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24岁。 行刑前,有人为凌福顺拍了一张照片。 虽然被关在牢里,可他眼神还是那么坚定,透着一股子不屈的劲头。 这张照片,成为凌福顺留在世间最后的影像,也成为后人缅怀他的重要凭证。 1950年,这张照片被发现,并被移交给有关部门保存。 这张照片后来被摆放在了福建革命历史纪念馆里,让后人可以参观学习。 凌福顺虽然生命短暂,但他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真正的革命者,他出身贫苦,却心怀天下;他经历磨难,却意志坚定;他面对死亡,却大义凛然。 他的付出,是闽东革命历程的一个缩影,也映照了无数为民族解放英勇牺牲的革命先辈,他们的精神会一直鼓舞着我们,激励大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1936年,红军干部凌福顺就义前,敌人拍下了这英勇的一幕,只见他赤裸着上身,身体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2-10 20:15:43
0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