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一岛,为何海地和多米尼加的经济状况差距如此之大? 多米尼加国运非常有讽刺性,有些“因祸得福”的意味。 多米尼加早年经济模式和海地类似,农业和种植园经济为主。由于同样人多地少,也走上向自然索取的道路。大地主砍伐森林扩大种植园,失地农民毁林开荒,有势力的家族砍伐松树林(多米尼加有加勒比最大片的松树林)卖钱,穷人砍树烧木炭生火。照这么发展下去,森林毁灭,水土流失,农业减产,砍更多森林补充,最终这个国家将在贫瘠荒芜中走向崩溃,那和海地就是一个剧本了。 在这个关键时期,一个独裁者出现了,特鲁希略。特鲁希略是个贪婪、残暴的军人,杀几万海地人再赔钱就是他干的。但是他和西边的同行不一样,讲究一个科学捞钱。他请了一个专家评估,看看我们国家到底什么最值钱,我从哪捞起划算。专家研究了一下说,你们国家没什么矿,种咖啡地方又小,就那片松树林值钱。专家统计方式比较简单,用森林总蓄积量乘以市场价,得出一个惊人的数字。特鲁希略一看,原来卖木头这么赚钱,马上下令不许别人砍了,要垄断这门生意。别人再砍树,就有种偷他钱的感觉。特鲁希略自己还是砍的,但是比较节制。经济学有个概念公地悲剧,没主的森林大家有种自己不砍就亏了的索取竞争,被视同私产反而知道心疼了。特将军每片采伐地会保留部分最健康的树用于自然恢复,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可持续林业理念。另外特鲁希略50年代修了个水电站,多米尼加是个岛国,小环境是很脆弱的。专家告诫他你这个水电站靠的是山上的河水,河水靠的是山林涵养,山林要是完了水电站也完了。将军觉得很有道理,水电站所在的山林一律禁伐。 特鲁希略客观挽救了多米尼加的森林,不过主观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天下没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道理,而且人地矛盾没有解决,老百姓要吃饭,要烧炭。所以特将军统治时期,偷伐偷垦现象依然存在,只是发展势头被遏制住了,没有像海地那样无法无天。60年代特鲁希略被刺杀后,伐木业又死灰复燃。 这时又一个神人出现了,华金巴拉格尔。华金是特将军的学生和部下,崇拜特鲁希略。严格意义上,华金不能算独裁者,是民选总统,虽然也动过改选票的脑筋没有成功,只是政治生命特别长,两次当选总统做到90岁。这老哥很有意思,不同于特将军为了垄断产业,华金是纯粹的环保主义者。他不让别人砍树,自己也不砍。也不光保护森林,从湿地到鲸鱼,环保事业他都很热心。保护手段也比较粗鲁:开枪。经常动用军队执行环保任务,林地里砍树,杀;富人保护区盖别墅,拆;穷人垦荒,赶,无差别迫害破坏生态环境的各路人士。华金作为民选总统经常被打成独裁者就和这些环境大于人权的行为有关。在华金的高压统治下,多米尼加从向美国出口枕木变成了自美国进口木材,成为拉美极为罕见的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国家。不过,使用进口木材,天然气代替木炭,再加上暴力驱逐垦荒穷人,多米尼加老百姓经济压力是加大的。但长期来看,华金的强硬措施造成了两个后果。树也不让砍,炭也不让烧,本来就人多地少的乡村经济难以为济,多米尼加人纷纷进城打工,结果生育率下降了。华金上台时,一个多米尼加人生5个孩子,到96年彻底下台时,一个多米尼加人生不到2个孩子,人口爆炸被按下去了。另外一点,80到90年代,旅游业开始兴起,加勒比近水楼台承接美国游客。多米尼加保护下来的绿水青山可以通过旅游业兑现为金山银山,经济盘活了。如今的多米尼加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其中旅游相关比重很高,农业占比降到了5%。和海地至今还靠已经毁差不多的土地里刨食对比鲜明。 到现在,虽然多米尼加人均收入也不是很高,略低于中国,但是在加勒比国家还是不错的,比邻国海地更是十倍差距。同岛的衬托下,就显得很优秀了。历史上先后两任武装环保的统治者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在一岛,为何海地和多米尼加的经济状况差距如此之大? 多米尼加国运非常有讽刺性
德仕与生活
2025-02-10 18:20:12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