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东方人上明下虚,西方人上虚下实?
** 他说“东方阳也,西方阴也”。这啥意思呢?你看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来,所以东方就代表着阳,代表着向上、光明、活力。西方呢,太阳落山的地方,代表着阴,代表着向下、沉静、收藏。
接下来,他说了“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 这句话是重点!啥叫“精”?你可以理解为人体的精华、能量、营养。阳气,就像一股往上窜的力量,把精华都往上带。所以东方人(或者说,阳气偏盛的人),精华都集中在上面了。上面是哪?是头面部,所以“上明”,头脑清醒,耳聪目明,反应快。但是,“下虚”,下面就相对空虚了,手脚可能就没那么灵活,或者说没那么有力气。
反过来,“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 这说的是西方人(或者说,阴气偏盛的人)。他们的精华都往下走,集中在下半身。所以“下盛”,下半身强壮有力,手脚灵活。但是,“上虚”,上面就相对空虚了,可能就没那么耳聪目明,反应也慢一点。
岐伯老先生还说了,“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管你是哪种体质,都可能被外邪侵扰,生病。如果邪气侵犯上半身,比如感冒发烧,头疼脑热,通常右边症状更明显(比如右边头疼厉害,右边嗓子疼)。如果邪气侵犯下半身,比如肚子疼,腿疼,通常左边症状更明显。
** 意思是说,天地阴阳,本身就不是绝对平衡的,总有偏盛偏衰。所以,外邪才有机会趁虚而入。
这和咱们普通老百姓有啥关系呢?
认识自己的体质: 看看自己是不是属于“上明下虚”型,还是“上虚下实”型。如果你经常头疼、眼睛干涩,但手脚冰凉无力,可能偏向“上明下虚”;如果你不怎么头疼脑热,但肚子容易不舒服、腿脚有力气,可能偏向“上虚下实”。了解自己的体质,才能更好地保养。
养生要“因人而异”: 如果你是“上明下虚”型,就要注意补养下半身,比如多做一些慢跑、散步的运动,多按摩腿脚,晚上泡泡脚;如果你是“上虚下实”型,就要注意保养头部,比如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多做一些头部按摩。
生病了要“辨证论治”: 生病了,不要随便吃药,要看看自己是哪里不舒服,是左边还是右边,是上面还是下面
重视“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不管是哪种体质,都要注意增强自己的正气,提高抵抗力。平时多注意休息,饮食均衡,保持心情愉快。只有正气足了,外邪才不容易侵犯你。
家庭中医药的简单应用:
泡脚: 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下半身的血液循环,对“上明下虚”型的人很有帮助,可以驱寒,改善手脚冰凉。
艾灸: 艾灸一些穴位,比如足三里、关元穴,可以补益阳气,强身健体。
按摩: 经常按摩头面部,可以缓解头疼、眼睛干涩;按摩腹部,可以促进消化;按摩腿脚,可以疏通经络。
饮食: 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比如红枣、枸杞、山药、生姜等,可以补益气血,增强体质。
重要提醒:
这只是岐伯老先生的一点智慧,我们自己在家保健的时候,不能盲目照搬。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最好找专业的中医大夫咨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理。而且,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念,不能只看局部,要综合考虑。
希望这段通俗易懂的解释,能帮到大家! 记住,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