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一位十岁的英国男童写信给马来西亚总理,谴责其国内滥伐现象。对此,马哈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2-10 08:26:15

1987年,一位十岁的英国男童写信给马来西亚总理,谴责其国内滥伐现象。对此,马哈蒂尔怒然复函,指责西方环保主义者借儿童之名干涉他国内政。 【消息源自:《1987年马哈蒂尔回击“道德绑架”事件详记》2023 - 08 - 27 时事聚焦】 话说在当今这世界啊,环保主义本应是引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大旗,可谁能想到,有些居心叵测的人竟拿它当武器,到处去“攻击”别的国家,让它成了把厉害的“双刃剑”。这种事儿可不单咱中国碰上过,早在1987年,马来西亚也吃了这一茬。 有个10岁的英国小男孩叫达雷尔,这孩子打心眼里喜欢热带雨林里的动物。有一天,他突发奇想,给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马哈蒂尔写了封信。信里头,达雷尔忧心忡忡地表示,马来西亚砍热带雨林这事儿,太可怕啦,好多动物都得因此丢了性命。但其实啊,这信背后藏着猫腻,是一帮西方成年人搞的鬼,就想着用这“纯真”的信来“绑架”马来西亚,让马哈蒂尔他们难堪。 马哈蒂尔收到信那会儿,周围好多人都琢磨着他会不会内心愧疚,然后松口妥协啥的。嘿,没想到啊,这位向来有话直说、特耿直的政治家,一点没按大家预想的来。他马上就给达雷尔回了封信,那话可犀利了,上来就说:“利用一个孩子来指责羞辱一个国家,这种事儿太不地道了!”马哈蒂尔一眼就看穿了这背后的小九九。 在这封回信里,马哈蒂尔没闲着,把马来西亚伐木业的经济意义给大伙儿讲得明明白白的。他说:“咱这砍一棵树啊,起码能让十个穷人找到活儿干,有饭吃,有衣穿,养活一家老小啊!”接着又提,伐木业带来了税收,靠着这些钱,能给老百姓提供教育资源,让孩子们有好学校上;能建医院,让老人生病有地方看,这得多好的事儿啊,能让多少穷人的生活变好啊。可这还没完,马哈蒂尔话锋一转,聊起了历史。他提醒大家,可别忘了英国殖民那会儿,这马来西亚森林被糟蹋得一塌糊涂,几十万英亩森林,全被一把火烧了,为的就是种橡胶树。那次砍伐,造成了多少动物的死亡啊。可这好处呢,没落到马来西亚人头上。这么一对比,谁在环保上真正负责,谁又拿这事儿做文章,一目了然。 马哈蒂尔这一番话,就像给那些想“绑架”的西方势力来了个当头一棒,把“道德绑架”这事儿彻底给击破了。不仅如此,回信里他还说,马来西亚压根没有胡乱砍树。人家设立了好多大型国家公园,这些地儿啊,一棵树都不能砍,动物也得好好保护。砍树那也是挑成熟的大树下刀子,而且啊,同时还在大力搞植树造林呢,这态度,就是想一边发展经济,一边好好保护环境。 马哈蒂尔的这封信发出去之后,那可真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好多人开始深入琢磨环保和发展的平衡问题。咱再拿远点儿看,1962年蕾切尔·卡森写了《寂静的春天》,这让大家都意识到环保多重要,环保理念是有了变化。可这一路下来,好多人把环保口号喊得震天响,最后却变了味,成了某些政客攻击别的国家的工具,国际间矛盾也在这过程中越来越厉害。 咱中国在这事儿上的做法就不一样了。不管西方怎么在环保上挑刺儿指责,咱中国按照自己的节奏,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环保办法。就说这十年,累计造林面积达到9.6亿亩,森林覆盖率一路增加到24.02%;曾经的毛乌素沙漠,咱们努力之下几乎都消失了;还有长江,实施“十年禁渔”计划,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改变,让咱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越来越好,妥妥实现了双赢。 其实在当时那个大环境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发达国家的重重压力,环保领域常常被当成突破口,成为西方干涉他国内政的“帮凶”。马来西亚作为发展中国家,国家经济要发展,老百姓生活得改善,伐木业在这过程中帮了大忙。 马哈蒂尔回击西方的这事儿,那意义可不单单是回击了这一次的“道德绑架”,更是在国际舞台上给大家展示了发展中国家面对无端指责时的硬气态度。中国这十几年在环保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向全球表明了一个道理,在全球环保这场战役中,发展跟环保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中国的发展理念,就像是一座明亮的灯塔,为全球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光明可行的大道。各国完全能够参照中国这个榜样,走出独属于自己国家的,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之路。 咱们国家就是以自身切实行动和坚定前行,在国际这个大舞台之上,向大家有力证明,每个国家完全有能力凭借自身特色,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方面闯出一条成功之路。中国这种尊重环保、追求发展的坚定态度和卓越实践经验,是全世界都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些企图“绑架”别国搞环保的西方势力,估计此刻也得好好掂量掂量,别老觉得还能随便忽悠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故事和实际,靠歪门邪道的“道德绑架”终究翻不起什么大浪,全球环保合作必然会朝着尊重差异、共同发展的方向稳健前行。

0 阅读:121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