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一男子要把15万元转给朋友,他先转了一笔12000元过去,没有问题,他又转

滨培看法 2025-02-09 23:40:08

贵阳,一男子要把15万元转给朋友,他先转了一笔12000元过去,没有问题,他又转了138000元过去,谁知错转给了以前的同事,同事欠银行贷款,已经逾期两年,钱一到账,直接被银行扣走了9万多元,同事只能给男子还回来47000元,男子找银行要钱,银行不给,警方说这是民事纠纷,让他走法律途径要钱,但同事愿意还钱,就是没钱可还。

(内容来自: 红星新闻)

张勇为人谨慎,做事总是小心翼翼,可是尽管如此,还是出了纰漏,他犯了大错,把一笔钱,错转给了前同事。

原来,出事那天,张勇打算给朋友转15万元,处于安全,他决定分两笔转账。

他打开手机银行APP软件,先转了一笔12000元过去,他检查了一下,转账成功,没有问题。

他放下心来,再一次操作,一笔138000元又转了过去。

可是转完之后,他打了个冷战,坏事,竟然转到了一位前同事账上!

他出了身冷汗,这可不是一笔小钱,万一对方不还,他就酿成了大错,他心急火燎,赶忙联系这位同事。

原来,他的朋友姓龙,他转账时,直接在搜索栏里打了个龙字。

谁知前同事的名字里也有一个龙字,打出来之后,出现在第一个的名字是这位前同事。

张勇没看仔细,把138000直接就转了过去,当他迷瞪过来,已经为时已晚。

张勇打通了同事电话,好在同事爽快,立刻就查自己的银行账户,果不其然,是收到了138000元。

同事又仔细一看,直接傻眼,原来,这位同事欠银行房贷,已经逾期2年。

他的账上,一旦有钱,就会立刻被银行划走,所以这笔钱刚一到账,直接被银行扣走了9万多元。

同事没有办法,先把剩下的47000多元退还回来,可剩下的钱,他无能为力,他没有钱还,没法直接还给张勇。

张勇气的暴跳如雷,可是他也知道,这事不怪同事,同事要是有钱,也不会逾期不还房贷。

张勇心里犯难,他也理解同事的处境,但9万多不是个小数,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冷静之后,先是报警,看警方啥样的态度,能不能给自己个建议。

可是民警一听,对他说道,如果这位同事不认账,张勇就可以走法律程序,要求返还这笔钱。

可是同事并没有不认账,只是确实拿不出这剩下的9万多元,这只是民事纠纷,并不是刑事案件。

张先生又想到了要去找银行,他觉得虽然银行扣款没问题,但既然核实到这笔钱不是同事的正常合法收入,银行应该可以退回。

他给银行打了电话,说明了情况,希望银行能退回这笔钱,这笔债务依旧由同事承担。

可银行并不同意,说已经向上级汇报了,但具体怎么处理,还得等上级的回复。

张勇十分煎熬,只好在家里等着,他心里七上八下,这个事情银行也没啥责任。

但他还是希望,银行能考虑到实际的情况,把这9万多元退还给他。

毕竟,这钱本来是要转给朋友,朋友着急,他更着急。

《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

张勇误将138000元转给前同事,同事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获得了这笔钱,因此构成了不当得利。

尽管其中的9万多元被银行扣除用于偿还同事的房贷,但这并不影响同事对张勇构成不当得利的事实。

同事应将其账户中剩余的47000多元及被银行扣除但原不属于他的9万多元的等额债务,视为一个整体的不当得利返还给张勇。

但由于同事经济困难,他只能返还47000多元,剩余部分无力偿还。

银行根据与同事之间的贷款合同和逾期情况,自动从其账户中扣除9万多元用于偿还房贷,这一行为在法律上是合法的。

银行在此事中并没有过错,因此无需对张勇承担责任。

同事并未否认收到张勇的转账,并且已经返还了能够返还的部分,因此,此事不构成刑事案件。

警方认为这属于民事纠纷,建议张勇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张勇可以选择起诉同事,要求其返还不当得利。

然而,考虑到同事的经济状况和已经返还了部分款项的事实,即使张勇胜诉,也可能面临执行难的问题。

张勇在此事中遭受了财产损失,但由于同事经济困难且银行行为合法,张勇的追款之路可能很难。

他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但也需要做好难以追回的心理准备。

如今,他只有寄希望于银行,看能不能返还这笔钱。

此事也提醒我们,在进行转账操作时务必仔细核对收款人信息,以避免类似纠纷的发生。

对此,你怎么看?

(文中皆为化名)

0 阅读:1
滨培看法

滨培看法

分享社会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