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头条《电影《哪咤2》大国隐喻引热议 观众解读寄托变革诉求》
从美国五角大楼、白头鹰绿卡代言人,到炼丹炉上面的美元符号,专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玉虚宫不就是活脱脱的现实版五角大楼吗?」「绿色仙牌上的白头鹰,简直就是绿卡的代言人!」「炼丹炉上面的美元符号亮瞎眼,不就是在暗戳戳地讽刺经济霸权和美元体系吗?」……伴随着电影《哪咤之魔童闹海》票房的高歌猛进,影迷们也极为用心地为片中细节做出各种解读。
(香港文汇报记者 马晓芳 北京报道)电影《哪咤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咤2》)自大年初一上映以来票房屡刷新高,不仅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总榜,还超越《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独占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首。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8日下午6点,该影片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已突破72亿元(人民币,下同)。伴随着观影人次的不断刷新,中国观众对电影的解读也逐渐深入,社交媒体不少观影分享,讨论片中场景的中美博弈隐喻,亦有观众认为影片充满反对大国强权的痕迹。多位专家学者向香港文汇报记者表示,优秀的作品才会带给人更多想象空间,民众的解读一方面说明对影片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公众情绪的汇聚,观众通过电影外化自己的情感,多重解读丰富了影片的意义,希望《哪咤2》接下来在海外有更多收获。
「玉虚宫不就是活脱脱的现实版五角大楼吗?」「绿色仙牌上的白头鹰,简直就是绿卡的代言人!」「炼丹炉上面的美元符号亮瞎眼,不就是在暗戳戳地讽刺经济霸权和美元体系吗?」……伴随着电影《哪咤之魔童闹海》票房的高歌猛进,影迷们也极为用心地为片中细节做出各种解读。谈及网络上对《哪咤2》的讨论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向香港文汇报记者表示,小孩看热闹、大人看门道,《哪咤2》是一个非常适合全家看的故事,在春节档上映的时间点非常好,「好的故事和制作,在口碑效应的刺激下,促使影片取得了高票房成绩。」
●玉虚宫在影片中统治着仙界的规则和力量,许多观众将其解读为对美国主导全球规则的隐喻,因为有不少网友发现,影片中的宫殿设计,与现实中五角大楼极为相似,而哪咤的反抗则寓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对既定秩序的挑战与重塑。这一场可视化的冲突引发了观众的共鸣:谁掌控规则,谁就能影响未来。
●作为玉虚宫维系运转的核心法器,丹炉象征着资源与科技的高度垄断。又有观众发现,玉虚宫的核心丹炉上竟然刻着一个高度还原的美元符号,非常明显地象征着美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技术壁垒。而影片中哪咤以智慧与勇气摧毁丹炉,当中的含义可谓是不言而喻:中国一直通过自主创新不断突破国际技术封锁,取得显著成就就是最好的印证。
●影片中象征特权的「神仙牌」是进入仙界的特别通行证,又被发现与现实中「美国绿卡」十分相似。然而片中哪咤对「神仙牌」的拒绝,被认为是对美国规则的抵制,也是对自主成长、自主发展的坚定信念。正象征着中国在全球人才竞争中,以自主培养和吸引力的提升,逐步摆脱对外部认同的依赖。
优秀作品提供更多想象空间
「影片大神话体系的建构有点像超级大片,这种片子在中国是不太多的。」张颐武也观察到有很多观众将片中细节与国际政治隐喻联系起来,「诗无达诂,优秀的作品总能给大家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他认为,影片故事情节并没有脱离哪咤的原型,网友将影片细节与对当下大国秩序的不满相结合进行解读,给影片的附加意义可能比创作人员自己想的还要丰富,「观众做的很多深度解读其实挺有意思的,读出了很多独有的符号和象征,大家各取所需。」
张颐武说,观众对影片进行政治上的解读主要因为春节期间民众很关注国际风云变化,强烈感受到世界局势的不确定性,「所以大家就从电影里外化了自己内心的很多情感和情绪,对电影的解读是公众情绪的汇聚。」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院长崔蕴鹏也关注到了网上关于该影片细节的诸多讨论。他认为,有人愿意去解读是对作品的认可,「古今中外历史上很多文艺作品也都被各种解读」,说明观众已经不再认为动画是一种单纯低幼的简单艺术形态,看到动画其实可以承载非常多的内涵,「大家开始把动画作品放在成熟的艺术作品位置上」。
动画更是国际化创作语言
崔蕴鹏说,动画作为视觉形象比较突出的艺术形态,一直以来就承载着讲故事和传达信息的双重功能,「有些原理性、哲理性的信息很难用其他的实际拍摄或者表演的方式表达,就可以选择动画的方式」。当下各种高新技术让动画有机会模仿仿真现实世界的物体形态和光影效果,动画表达有了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