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东吴把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以邀功,曹操高兴地惊呼:“云长已死,吾将可

文山聊武器 2025-02-08 17:51:23

公元219年,东吴把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以邀功,曹操高兴地惊呼:“云长已死,吾将可安矣。”不料司马懿的一句话,让曹操如梦初醒 建安二十四年,正值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年,刘备在夺取汉中之战中大获全胜,为其势力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汉中之战持续了三年,刘备与曹操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了激烈的较量。这场战役最终以曹操主动撤军、刘备全面占领汉中而告终。 汉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北依秦岭,南控巴蜀,是进攻关中的重要跳板。刘备占据汉中后,不仅巩固了益州的防御,还为日后北伐做好了准备。 诸葛亮曾在《隆中对》中提出"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军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战略构想。如今天下大势正如其所料,曹操在汉中之战后实力受损,正是北伐的最佳时机。 关羽被任命为上将军,统率三万精兵北上,这是对诸葛亮战略的具体实施。关羽此时已是名震天下的大将,在斩颜良、诛文丑等战役中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荆州是刘备势力的重要根基之一,关羽常年镇守于此。选择关羽率军北伐,一方面是因为他久经沙场、善于用兵,另一方面也因为他对荆州地形极为熟悉。 北伐的首要目标是樊城,这座位于汉江北岸的重镇是通往中原的咽喉要地。樊城一旦被攻下,不仅能打开北上的通道,还能切断曹操在江淮地区的战略联系。 此时的形势对刘备一方十分有利,曹操主力在汉中之战中损失惨重,难以组织有效反击。而孙权一方虽然与曹操有所联系,但尚未形成实质性的军事同盟。 关羽此次北伐的军事部署可谓严密,他不仅调集了大量战船,还储备了充足的军需物资。沿途各地的守将多是荆州本地人,这为军队的补给提供了便利。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率领大军抵达樊城城下。守城的曹仁见关羽军势浩大,立即派人向曹操求援。 关羽一到樊城就展开猛攻,用连环战船在汉江上布下水寨,切断了樊城的水路补给。与此同时,陆路部队也对城池展开了全方位的包围。 曹操接到战报后,立即派遣大将于禁率军增援樊城。于禁是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一,带领着北方精锐部队前来救援。 然而天公不作美,就在于禁军刚刚抵达樊城附近时,天降暴雨,连下数月不停。汉江水位暴涨,淹没了附近的营寨和农田。 关羽的水军在这场大水中如鱼得水,因为荆州军队常年在江边作战,对水战极为熟悉。相比之下,于禁的北方军队则完全失去了战斗力。 关羽抓住这个机会,指挥战船对于禁的军队发起突袭。北方军队在水淹中难以移动,最终全军覆没,于禁本人也被生擒。 樊城内的曹仁眼看外援被歼,城内补给又被切断,情况危急万分。守城将士们已经开始靠吃树皮草根来维持生存。 正当关羽准备对樊城发起最后总攻时,曹操和孙权之间达成了秘密协议。两家结成同盟,共同对付占据荆州的刘备势力。 孙权派出吕蒙,假装押运商船沿江而上,实则暗中调集大军。吕蒙的战船一路北上,表面上是运送粮草,实际上船舱里装满了精锐士兵。 当关羽全力攻打樊城时,吕蒙突然发难,一举夺取了荆州。荆州是关羽的大本营,也是此次北伐的后勤补给基地。 失去荆州的消息传到前线,让关羽腹背受敌。更糟糕的是,陆逊率领的东吴大军已经切断了通往西川的退路。 关羽不得不放弃围攻樊城,率领残部向西突围。然而此时军粮已尽,将士疲惫不堪,最终被困在了麦城。 麦城四周敌军云集,关羽的处境越发艰难。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关羽依然拒绝了东吴的招降。 最终,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关羽在突围时被东吴军队生擒。作为一代名将,关羽宁死不降,被孙权下令处死。 孙权在处死关羽后,立即派人将关羽的首级送往许都献给曹操。这个举动表面上是向曹操示好邀功,实则暗藏祸心。 曹操初闻关羽身死的消息时,曾说出"云长已死,吾夜眠贴席矣"这样的话。这位常年与关羽为敌的魏王,确实有除去一位劲敌的喜悦。 然而就在这时,曹操身边的谋士司马懿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他指出这是东吴的移祸之计,意在挑拨魏、蜀两国的关系。 司马懿的分析极为准确,孙权此举目的有二。一是向曹操表明东吴的"功劳",二是让刘备将仇恨转移到曹操身上。 在三国各方势力的博弈中,东吴一直处于相对弱势。如果能借此机会挑起魏、蜀两国交战,对孙权来说无疑是最有利的局面。 曹操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当即改变了处置关羽首级的方案。他下令用上等的沉香木为关羽重新制作躯体。 不仅如此,曹操还以诸侯之礼安葬关羽,规格之高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料。安葬仪式上,曹操亲自率领百官祭拜。 为了表示对关羽的尊重,曹操特地追封关羽为荆王。这个封号不仅仅是一个虚名,更体现了曹操对关羽这位对手的敬重。 曹操还专门派遣官员守护关羽的墓地,确保其陵墓得到妥善保护。这些举动都表明曹操是以最高的礼遇来对待关羽的。 通过这一系列举动,曹操成功化解了孙权的离间之计。他用实际行动向刘备表明,关羽之死与魏国无关。

0 阅读:118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