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靳东:我的人生不需要合群,只需要3个“狠招” 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里,有人拼命迎合流量,有人热衷制造话题,但靳东却始终像个“异类”——不混圈子、不炒人设、不演重复角色,甚至放话“自绝戏种”。 有人说他清高,有人说他固执,可他却用49年的人生,活出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路。 一、不混圈子:从“老干部”到团长,他的人生只做减法 靳东有个外号叫“老干部”,不仅因为他在剧中常演精英角色,更因他私下爱写繁体字、引经据典的老派作风。但这份“老派”,恰恰是他对浮躁娱乐圈的无声抵抗。 他坦言:“圈子混来混去,混出来的只有是非。” 比起社交应酬,他更爱独处喝茶、读书,甚至为了研究苹果种植,一头扎进陕北高原五六个月,把双颊晒出高原红。 在话剧《温暖的味道》中,他饰演的书记孙光明对苹果种植的执着,几乎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为了这部戏,他推翻原定剧本,坚持用“可能不讨好市场”的乡村振兴题材,只因“想讲真实的故事”。 如今身为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他的“不合群”更显责任。同事家属生病、孩子入学,他事事操心,甚至自嘲:“我现在怎么成这样了?” 但正是这份不混圈子的纯粹,让他成了团队信赖的“大家长”。 二、不演重复角色:每拍一部戏,就“自绝一个戏种” 靳东的职业生涯堪称“任性史”——拍完《东方朔》,他放话“不演古装剧”;演完《伪装者》,又宣布“不碰民国戏”。唯一破例的《琅琊榜》,只因导演是好友,才客串了披头散发的蔺晨,且坚决不戴头套。 这种“自断后路”的选择,源于他对表演的洁癖。他说:“重复的角色就像苹果树的衰果期,看似繁盛,实则空洞。” 他偏爱现实题材中的医生、律师、法官等职业,因为这些角色能让他与当下社会产生真实的连接。 更狠的是,他连“舒适区”都不留。 为了演活《温暖的味道》中的书记,他扎根农村7个月,把村子改造成拍摄地,和老乡同吃同住。这种近乎“魔怔”的投入,让他成了半个苹果专家,甚至能精准说出苹果树的生长周期。 三、不合群的底气:在书里找答案,在校园寻初心 49岁的靳东,最近被曝正在中戏读博。他说这叫“回炉”——年轻时懵懂的知识,如今要重新梳理成体系。朋友调侃他“添乱”,他却认真道:“经典里藏着做事的把手。” 这种对知识的敬畏,早在他青年时期便已萌芽。中戏校园的东棉花胡同,曾是他“掰枝子”的地方——老师教他去掉表演的“花活儿”,修剪枝蔓,只留最干净的本真。 如今他带着同样的哲学管理文工团:培养人才、创作作品,用音乐剧串联不同艺术团体,把“不搭界”变成“大融合”。 他自称心理年龄“不到三十”,因为演戏时总活在角色的“真空期”。拍完《我的前半生》,他恍惚间分不清自己是靳东还是贺涵。这种分裂,恰是他对职业的极致尊重:“角色的生命周期,需要从我的生命中剔除。” 不合群的人,终将活成自己的光 靳东的“不合群”,不是孤傲,而是清醒。他像一棵被精心修剪的苹果树,主动掰掉迎合市场的枝杈,只留能结出真实果实的主干。 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不是被所有人喜欢,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土壤,扎下根,沉下心,然后静待花开。 正如他所说:“越干净,越简洁,然后成为自己。” 此文摘自公众号:趣谈靳东 关于靳东的图片、视频、资讯大全。 如你喜欢靳东,请关注。
另类靳东:我的人生不需要合群,只需要3个“狠招” 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里,有人拼
王凌生活
2025-02-08 11:02:11
0
阅读:3